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美国新闻机构所属美国政府,是美国战争委婉语的有力散播者。历史上美国的对外政策一向都打着解放全人类的旗号来实现其自身利益,战争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灾难,引起世界乃至部分美国民众的愤慨。常言道,出师无名,出师不利,必然对美国政府造成极严重的不良后果,故委婉语使他们的侵害其他国家的主权变的冠冕堂皇,某种程度上缓和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有人说当然也要有人听得进,它才会有市场,否则是站不住脚的。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平等取向接受并支持着战争委婉语的出现,使其真正有了存活的氧气。美国新闻出现的战争委婉语尽可体现其美化政府形象,颠倒是非,为他们不得人心的政策和无能以及战争罪行辩解、开脱。
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战场中,变了样的战争委婉语肆意的鞭笞了各个被压迫的国家。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成熟,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大多通过其国内外新闻机构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化。语言在此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一个新闻机构的用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心理反映。美国作为目前世界的超级大国,对世界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新闻上的委婉语,可以影射出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与态度,以及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宗教观念。我们中国听众及英语学习者一般通过收听和观看美国新闻来进行英语学习或了解国际新闻。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保持一颗是非心,意识到美国新闻委婉语中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丁国旺,任太艳,宋正国. 语言、语义、语言特征、心理理论[J]. 心理科学,2005,28(2):P505。
[2]陈道明.“委婉”不一定是“语”[J].外语教学,2005,26(2):P12。
[3]高明强. 新闻报到中的情态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P41。
[4]刘文革. 伊拉克危机中白宫使用委婉语[J].英语知识,2003年第5期:P18。
[5]汪波. 美国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P1。
[6]李胜鹃. 英语委婉语的掩饰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04,5(6):P93。
[7]同[6]:P93。
[8]同[4]:P18。
[9]姚剑鹏.委婉语的文化探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P45。
[10]姜中平.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人本主义价值观比较研究[J].伦理学文摘卡,2005年1月:P150。
[11]同[5]:P112。
[12]陈立旭.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P130。
[13]袁瑛,刘启程.试析英语中委婉语及其对语境的依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P72。
[14]同[9]:P45。
[15]朱红梅.从委婉语看英美社会与文化[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3,19(1):P77。
[16]同[5]:P29。
[17]同[5]:P30。
[18]同[9]: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