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文 关键词:劳伦斯;《白孔雀》;叙述者;戏剧化叙

2013-08-22 01:10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论文 关键词:劳伦斯;《白孔雀》;叙述者;戏剧化叙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论文关键词:劳伦斯;《白孔雀》;叙述者;戏剧
    论文关键词:劳伦斯;《白孔雀》;叙述者;戏剧化叙述者;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劳伦斯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劳伦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白孔雀》作为他初登文坛之作就已经显寡出了其伦理思想的最初萌芽。《白孔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使作品表面上显示出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但同时通过“戏剧化叙述者”的叙述在深层次上为读者暗示出了一定的伦理立场,通过这隐含的伦理立场折封出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这也正是《白孔雀》的伦理意义所在。
    西方文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伦理学思想的影响。伦理观念影响着作家的世界观和道德价值观念,在表现自然、社会和历史的过程中,作家也在表现着自己的道德理想。“西方文学和伦理思想的历史表明,远到古代希腊,近到我们现在的时代,伦理学影响文学和文学表现道德都是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布斯在《我们共同的朋友—小说伦理学》中也认为,小说中总是含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观的。他说:“从根本上讲,值得讲述一个故事的任何事件、人类时刻的任何顺序,必须产生于至少两种选择—通常矛盾的观点—的冲突,而每一种观点都具有强烈的伦理预设:没有冲突,就没有事件。”也就是说,故事中的每一种观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伦理价值取向,故事中的冲突背后,隐藏着的是伦理价值观念的冲突。因此,对故事中人物的伦理维度进行研究也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D. H劳伦斯(1885一1930)是英国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作家,“劳伦斯的出现,对于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无异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只是在余震过后人们才充分认识到它的震动之猛和影响之深。”对于劳伦斯这样的以其伦理观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家来说,对其作品中的人物的伦理维度进行研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白孔雀》作为其初登文坛之作,其中包含着劳伦斯伦理观的最初表露,也是理解劳伦斯伦理观的前提,因此,本文拟对作品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增进对劳伦斯伦理观的全面把握。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白孔雀》( The White Peacock )是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1906年开始写作,曾经三易其稿。小说讲述的是莱蒂与乔治、莱斯利之间的爱情故事。莱蒂与农家少年乔治之间有着发自本能的相互吸引,同时莱蒂又倾心于拥有财富和地位的莱斯利并最终选择了莱斯利。乔治虽然努力想要重新赢得莱蒂,但是没有能够成功,最后他走上了毁灭的道路。小说最初构思时劳伦斯曾想借鉴乔治·艾略特的手法,“选用两对男女,发展他们的关系”——即西里尔和他的妹妹莱蒂与埃米莉和她的弟弟乔治之间的爱情关系。不过,在写作过程中这一意图并未能坚持下去,西里尔与埃米莉的恋情逐渐淡化,小说实际上的中心是围绕着乔治—莱蒂—莱斯利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的。
  一、不可靠的叙述者与作品的伦理立场问题
    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西里尔,不过他的叙述呈现出很强的不可靠性。在作品第一部分第一章中他就对埃米莉说:“你知道我的许诺是怎么一回事。我说过的话就象一阵风一样吹走了,是不负责任的。”当读者看到叙述者这样公然地表达自己的不负责任时,很难设想他还会坚信叙述者的叙述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由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这一叙事角度,西里尔就必须是无时不在,无所不晓的全知型人物,而实际上他根本无力担当这一重任,作品中的很多重要场面他都是不在场的,如对莱蒂与乔治一起欣赏画的叙述,这时的西里尔已经陪艾丽斯回家了,他事实上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对于这样的叙述,读者很难不产生怀疑。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小说第三部分里,西里尔远走伦敦之后,与两个中心人物相隔遥远,只得借助书信往来,或频繁互访来弥补,实在显得力不从心。而更加让读者难以理解的是西里尔对待乔治与莱斯利的态度: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乔治的喜爱,也和莱蒂开过玩笑说“你可以找一个象他那样的人”,但是,对于莱蒂选择莱斯利,他却是这样看的:“我相信她爱莱斯利”、“真心诚意地爱他”。种种迹象表明,他虽然认为自己支持的是乔治,而他的行动却表明他愿意看到的是莱蒂选择莱斯利。当莱蒂对莱斯利生气的时候,他不是趁机为乔治制造机会,而是想着“我要把莱斯利带回来”并付诸行动。而当乔治不能把握机会的时候,他却只是在嘲笑他,或者是暗自忿然,这样,在西里尔的想法与行动之间,就存在着一种背离现象。由于以上各种原因,读者无法从作为叙述者的西里尔那里寻找到一个权威的伦理立场,这就使读者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不得不充分调动自己的伦理经验来对故事中的伦理现象进行判断,这样一来,劳伦斯就成功地把读者拉人了他的作者的读者的行列,这将导致人们或积极或消极地深人参与到他的价值系统中去,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个伦理行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白孔雀》中莱蒂、乔治、莱斯利之间明显的三角关系是结构全文的线索。由于乔治与莱斯利在身份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因此,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倾向。由于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因而当读者发现莱蒂处身于选择乔治还是莱斯利这个困境之中时,就会因为无法确定作品的伦理立场而感觉到困惑,从而引发对自己应该持有何种伦理立场的思考。这样一来,读者必然会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莱蒂的选择之上,期待着看到莱蒂最终做出的选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伦理立场。
    要做出选择并不容易,莱蒂“现在在任何情况下都难得露出笑脸,老是倚坐窗前,沉思冥想,结实的牙齿咬着手帕,直到最后把手帕咬出了一些洞。”由于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所以她一方面和莱蒂闹别扭,另一方面又因为乔治家大大咧咧地接待她而不再去磨坊。这时她是在用自己内心本能的态度来对待莱斯利,而用功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乔治,这使得莱斯利不再来找她,而她也不愿意去找乔治。如果这种态度继续下去的话,整个故事将无法进一步发展,作为作品主要形式的三角关系面临着解体的危险。为了使这种形式重新稳固起来,劳伦斯让西里尔出面,将莱斯利带到了家中。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考虑形式因素,劳伦斯也可以选择让西里尔把莱蒂带到磨坊去。这两种选择在形式上所具有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考虑到选择的结果所具有的伦理意义,则在它们之间又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因为选择行为本身实际上就是一次伦理评价,关系到何种伦理价值得到了莱蒂的肯定。这时的莱蒂已经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沉思冥想过了,紧接下来让她和谁在一起都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了,因为这代表了她的选择方向。所以,当我们看到西里尔将莱斯利带到了家中的时候,就完全有理由猜测莱蒂已经选择了莱斯利。果然,在西里尔带莱斯利来的第二天,莱斯利与莱蒂之间就谈起了订婚的事,莱蒂明确表示:"I shall consider thee engaged-it doesn’ t matter about other peo-ple"(我已经把你当作和我订了婚了—这不关别人的事)。这表明莱蒂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莱斯利。
上一篇:论文 摘要:本文从翻译及言语交际的过程出发,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