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2)
2013-10-27 01:08
导读:三、母语环境中的我国现行英语教学 (一)我国英语教师现状 在中国, 英语是当作外语来教授的。这一点与欧洲国家、新加坡将英语当作第二语言不同。
三、母语环境中的我国现行英语教学
(一)我国英语教师现状
在中国, 英语是当作外语来教授的。这一点与欧洲国家、新加坡将英语当作第二语言不同。那些国家的人们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日常用语基本上掺杂大量的英语,整个大环境非常适合学习英语。而在中国,讲授英语的教师的第一语言是汉语,教师和学生都是英语的学得者,只不过教师比学生学的时间更久,学的内容更多。“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个‘语际语’的问题。‘语际语’是外语学习者试图模仿目的语而造出带有错误的非母语非目的语的一种‘语言’。”[8](P35)这一点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之所以直接法在中国不能长期推广的原因,因为在语言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师,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外语教师的语言流利程度是不可能达到操本族语的英语教师的水平的。但事情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各方面的需要,大量的外教执教于我国大中学校。其中有些是称职的,但也有一些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雇请他们的原因往往仅是因为他们是讲英语的本族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绝大部分不懂汉语。开始一段时间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化课堂”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英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最后的结果如何呢?学生和外籍教师之间产生了些问题,虽然老外幽默,整堂课听下来也有说有笑气氛热烈,但学生报怨无法和外教老师沟通,自己有疑问也不好表达出来,外教说些细化的语法和惯用法,又太抽象。下课后,自己想想其实啥也没学到。这样最终的后果是上外教课听英语疲乏,甚至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我们是否已认识到: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英语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法
另外一方面学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了用英语教授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老师将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外国流行教法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克服以往英语教学的顽症—“哑吧英语”。很多英语语言学家和教科书作家曾经说过:“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听和说,教学应当以口语为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习语言应当通过耳朵,而不是通过眼睛。一位英语教学工作者曾经打过一个很好的比喻:“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大约是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事去做,而且是用英文做学生必须沉浸在里面,而不只是不时地喷淋一点水,他必须全身心投入水中,感到自然,作为一个游泳能手而左右逢源”。但这是否意味着母语就应当完全被排除在外语课之外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学习英语的目的,许多老师甚至专家们相信,听说读写在英语学习中是代表四种“转换”。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进步也必须有这种语言转换。事情很清楚,假如不能实现这种转换,外语是无用的。退一步讲,在培养外交官和外专业人才的专业外语院校里,外语和与母语的转换也不可能完全被排斥。毕竟学生们还要为自己的祖国服务,既然普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训练我们的学生在西方社会生存,既然英语教学的社会功能涉及或者说离不开两种语言的转换,那么母语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我国英语教学课堂现状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的课堂现状主要是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课时和创造一个适当的英语环境。多数大中院校英语教师平均面对的是五十多个学生的大班级。“一位美籍教师Micheal Wampold就曾经说过:‘中国英语教学的头号问题就是班级的规模。在一个有五十多个学生的班级里,在四十五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就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平均算来,即便教师在课上一句话不讲,每节课每个学生也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所有学科来说,班级人数超编制,都会给教学造成损失,它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危害也尤其严重。’试想一下,在母语环境里一个人尚且需要学习好几个年头才能讲好自己的母语,将近十年才能写好自己的母语,我们怎么奢望每周花几个钟头时间就能学好讲好一门外语呢?”[9](P89)在这种这种极端不利的环境条件,笔者认为与其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知道这些时间根本不可能让一个人学会一种语言)教学生去与英美人用英语“侃”,还不如实际地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英语基础,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上高中,上大学,继续深造铺平道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事实上,学习并不是直接地获得目的语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不是简单的母语干扰的结果,因为对于来自不同第一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常常是相似的。因而一味排斥母语是不理智的,目的语不可能简单的按照预定的顺序注入学习者脑中,而是一个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形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
四、正确看待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
认为避免使用母语教学的思想和借助母语进行教学的思想是相互排斥的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母语对英语教学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又有消极作用的另一面。
一方面,母语对英语教学有积极作用。母语的使用只对英语初学者以及低年级的学生有效,在初学者和低年级可以利用母语来开展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导入母语翻译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自然和普遍的现象。无论教师是否允许或者提倡这种翻译,学生都自然地,甚至是潜意识地利用母语解释和诠释目的语。因为如果完全脱离母语教学的话,有些内容不用母语解释也很难阐明清楚,特别是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这样对许多初级阶段的学生会一时难以接受,对英语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母语对英语的教学方面又有消极作用。使用母语去学习英语,或者依靠母语去理解英语,学生难以掌握地道的英语。同时,如果习惯性地依赖母语去学习英语,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地道英语的后劲不足。因此对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应“一分为二”看待,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文化语境和思维“内化”的介入
“其实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语境要素的不同往往表现出语言的不同,而这种的不同并不总是给语言学习者带来理解或认知上的困难,相反,通常学习者恰恰能够在陌生文化所彰显的语言个性差异方面表现出相当的敏感性和宽容性。”[10](P127)这种“相当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醒英语教学工作者要正确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如翻译法,过分强调翻译,学生处处想到的是母语,往往会导致许多弊病。汉语习惯给英语学习带来了许多干扰,诸如语音语调干扰,语法结构的干扰以及语义的干扰等。“例如英美人在送礼物给人时,就等受礼人说‘It’s very nice.’(这太好了。)‘I really like it’(我真喜欢!)‘That’s just what I wanted.’(这正是我想要的。)之类赞美的话。受礼人收到礼物,光说‘谢谢’是不够的,而一定要对礼物欣赏一阵,赞叹一番,才算没辜负送礼人的一片心意。否则很可能引起送礼人的不快。”[11](P45)生硬的翻译虽然能让学生明白句子的意思,但是没有结合文化语境,就会使学习者没有意识到这种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最后只能演化成“中国式”的英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理智的做法是采取了折中法(Eclectic Method),在保留翻译法优点的基础上,广采各家之长,引入了过渡性的语言形式(interlanguage),做到“内化”。这包括透过母语甚至符号文字把英语中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透,从而真正的把两者统一起来,做到真正理解,然后加强课堂乃至课外的听说训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肯定并发挥母语作用并非新的观点,这完全可以在英语教学理论中找到依据,只是伴随着各种新的理论的冲击,这种观点似乎淡忘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活用母语,英语教学的王道
总的来说,用孤立的、静止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去对待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客观的,需要用联系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它。事实上,母语对外语学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和学生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如何活用母语,扬长避短来实施教学,这既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经验、学习的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教学环境等,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条件。
五、结语
英语教学中应尽量多用英语,但也应发挥母语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初级阶段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使用母语只是一种用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摒弃完全排斥母语和过分依赖母语两种不科学的做法,活用母语,同时介入英语文化语境要素,更好的达成英语教学目的。
参考书目
[1] 张昭苑,罗宏.述评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广东经济管理学报,2004。
[2] 袁春艳.综合英语教学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 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陈玉清.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宁德师专报,2003。
[5] 胡文仲.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王小锦.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华北炭疽学院学报,2005。
[7] 何琳.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
[8] 胡文仲.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9] 熊伟.试析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4。
[10] 裴文.中国研究生英语教学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1] 宋志强.浅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报,200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