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1)(2)

2013-10-28 01:25
导读:3.3 教学过程监控体系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调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该系统按管理的范围及功能可分为大
3.3 教学过程监控体系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调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该系统按管理的范围及功能可分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过程、教师授课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等方面。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学校应对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作总体的教学计划,制定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分配课时,全面、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等。
  教学计划的执行主要在于课程的管理和组织。也就是说,要执行教学计划就得加强课程的组织和管理。(陈坚林,2000:142)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组织过程包括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进度的安排、制定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及基本要求、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监控等。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过程应强调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授课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评教、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领导听课、督导检查等多渠道、全方位实时跟踪检查。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觉地去完成网络学习任务。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3.4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通过对quantitative和qualitative信息的收集,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质量作出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质量作出判断。(陈坚林,2000:142)教学质量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Leung & Mohan,2004:335-359)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及时了解课程指标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的手段主要包括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及教务处和院(系)领导评价,教研室及同行评价,学生评教三个方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 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施良方,1996)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就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价值判断。
  教学组织的总体目标是教学计划执行良好,教学秩序稳定,各环节质量标准齐全且执行良好。教学组织过程评价主要针对教师教学基本文件及其执行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进度、按课表教学的情况等。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指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的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质量管理决策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使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尽可能全面、公正、合理,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从对有利于被评价者作出客观评价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主要采用全方位、多视角,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实行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在评价方式上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方法习惯。

4.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靠构建完善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该体系围绕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目标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运行。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是指该保障体系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功能的运行规则,是启动、维持、调整和促进该保障体系运行的各种条件和工作方式的总和。根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按照预先控制、运行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循环反复、多渠道、多方位、全过程地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促使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有效运行,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不断地对各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提供给决策系统,以提出新的质量保障措施,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流程可用图示如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运行。
  一、以教学质量目标为核心。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必须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教学目的为核心。
  二、以教学管理组织为主体。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运转的有效保证。它代表学校行使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职责,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质量管理方案,抓好教学的组织安排及教学运行中的质量调控,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调研,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制度。
  三、以教学条件保障为基础。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和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
  四、以教学过程监控为平台。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和整个过程,以教学过程监控为平台,通过过程控制,使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以教学质量评价为手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评价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其向前发展的起点。可以说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是整个保障体系登高临远的有力支点。
  六、以教学信息反馈为渠道。建立快捷、灵敏、准确、可靠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关键。评估和诊断以后,通过最佳的反馈渠道、最快的反馈速度,向需要获得评价信息的部门和个人反馈信息,便于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及时准确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七、以激励约束机制为动力。质量保障机制是需要有利益驱动的,只有将质量保障活动与其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动力效应,这样的质量保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面的奖励和负面的惩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形成激励机制。
  
  5.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理由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改革时期的新生事物,能否取得更大发展最终还将取决于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规范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当然,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完善。要建立适合本学校实际,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科学实用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转变教学管理的职能,在全校逐步形成一种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念,营造重视教学、关注教学质量的氛围。
  
  参考文献
  Leung, C. & B. Mohan. Teache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alk in classroom contexts: Assessment as discourse and assessment of discourse[J]. Language Testing, 2004(3): 335-359.
  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vit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陈坚林. 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42.
  曹大文.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02(4):49.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2006.
  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杨翠萍、刘鸣放.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 外语界,2006(4):57-62.
  叶澜. 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9.
  张定国.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27-2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析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