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意外二:在听伊老师的课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唱歌曲:We are so happy!唱完之后,老师问学生:So are you happy?许多学生回答:Yes!但其中一学生却回答:No,I am not so happy!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然而,该老师在这时机智的运用教学机智,她说:Oh,I am so sorry you are not so happy today.But I belive you will be happy in my class!通过本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教师的临场智慧:“意外”发生时,教师如果摆出威严,纪律可以得到控制,但课堂气氛必然遭到破坏;如果不加理睬或有意回避,强行将课堂拉回“主题”,这节课不仅大打折扣,而且会对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意外三:我在一次上兴趣小组教学生“animals”,由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英语,而且学的内容又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小动物,当我要求他们进行 Let's do环节时,即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时,原本就极度兴奋的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根本听不进我的指令,只顾着自己扮小狗小猫.整个教室就像个马戏团,被这些孩子折腾地翻天覆地。
如果这时候我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遭殃的就是这些天真的孩子们,他们很有可能在今后的英语课堂上不敢再“放肆”,但同时也就不敢配合老师进行活动。怎么办?
我向他们大声招呼:“Hello,boys and girls!”当孩子都被我的声音所吸引时,我突然做了个拔枪的动作,同时说:“One, two, freeze ! ”并做不许动状。看着同伴之间停留下来夸张的动作,大家都忍俊不禁笑起来,随后都跟着我的指令扮起了小动物。在活动进行中,还freeze 好几次,一旦有学生思想未集中,还再动个不停,其他人就会一起跟着我一起向他“one,two,three,bomb!”开上一枪。就这样,整个班级的纪律一 下子就被控制住了。
马克思•范梅南( Max van Manen )教授在他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写到:“何时克制自己,何时忽略什么事,何时该等待, 何时‘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时后退几步,而不去干预,干扰,打断别人的工作,大人对于这些机智的领会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珍贵的礼物 .”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 随机应变
通常,这种表现是伴随着前一种表现。因为事件总是在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况下发生,教师往往没有预先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临时做出决断;而且由于事件发生时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当机立断、随机应变,迅速化解矛盾冲突,制止不良影响的进一步扩展。
案例3:课堂活动
英语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会想尽办法设计很多游戏和活动。但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特别是 一些男孩子,往往会在大家一起做游戏时趁机玩耍,并会带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有一次在学习身体部位的课堂中,就在大家跟着我的指令“Touch your eyes , touch your mouth”巩固这些单词时,我发现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动作迅速地在身上其他部位乱点乱指,还伴有舞蹈动作,一副兴奋的神情。更有甚者,由于过度激动,跑到座位外面来,或是凳子翻在了地上,人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全班同学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这个同学身上,随即就是一阵哄堂大笑。
面对这个局面,我知道必须立刻做出决定,不然这混乱的局面将很难控制,更别提上课了。于是我当机立断,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并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Hi, my children .Look at my eyes!There is a small small you!(我的眼睛里有个小小的你哦。)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了,纷纷静了下来,睁大了眼睛,找我眼里的small me。摔倒在地上的学生也立刻站起来,跟上了大部队的节奏。我随即继续让学生touch,接下去进行的教学步骤都顺利完成了。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完“hand、nose、foot、ear、eye、mouth…”人体各部位名词后设计了三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游戏来巩固单词:A.“找一找”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个玩具小动物,根据老师所给的单词找对部位就行。B.“猜部位”教师出示图片(不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说单词来猜图片的内容。C.“我说,你做”教师说句子,学生听句子做动作“Touch your hand.”“Touch your foot”“Touch your mouth.”“Touch your eyes.”…。示范之后再让学生小组练习。就这样,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学生和我一起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当然了,当机立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立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尽可能地先平息事端,为下一步解决问题作铺垫。
(三)、 变中生美
案例4:不妨空手进课堂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 “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备课笔记,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
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三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 we will learn today?
The students answered together and loudly,Unit7 < At School> Part A Let’s learn的数字.
Teacher:Who can help me review the words in Unit6 ?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师(迫不及待):Do you have a book?
Ss: Yes ,I do. (异口同声)
Teacher: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学生积极举手,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也让我一次次震惊,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学生自己组织着玩掉死鬼的有些猜数字,读单词.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编好了对话,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他们把课文中地数字1--20熟练的加上对话,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生活中有许多意外,教学中也有许多"意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迅速判断,妥善处理;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搪塞过关 ,而应通过机智的处理,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及时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并能根据学生的发言,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动力,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赵智超 《教学效果较好的外语教师所应具备的主要条件》《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6年5月版
2. 张学敏 《课堂教学技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版
3.[加]马克斯•范梅南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