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教育机智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表现(1)

2013-11-16 02:0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教育机智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表现(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变化过程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变化过程,意外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小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 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且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 教育机智 课堂活动

 一、引言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会随时随地给你“surprise”的儿童。他们生性活泼好动,稍不留神就会给你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因为 :他们对课堂上的游戏津津乐道,他们对老师设计的各项任务乐此不疲,他们对同学间的对话操练回味无穷……面对一个闹哄哄的教室,我们该如何做呢?采取“武力镇压”,或许是个所谓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造成的后果——怎一个“怕”字了得!

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如何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动作或活动排解开,变不利为有利,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这种在普通事件当中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和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成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才能使教育机智得以实现。

 二、教育机智的涵义

 乌申斯基指出:“所谓教育机智,缺乏它,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关于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 能够快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果断决策,采取灵活而有效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它要求教师能以“变”应“万变”。因为我们身处于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学生在变,教师在变,气氛在变,时间在变。而我们面临的挑战 ,有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它们所造成的干扰绝对有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形成尴尬局面。尤其在信息化程度高、学生思想日益活跃的今天,课堂教学往往波诡云谲、险象环生,需要教师从容应对、巧妙调度、化险为夷。

 三、教育机智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表现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生机的。对那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捕捉稍纵即失的信息,把各种生成和变动着的信息,化作为活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能够有效地利用它们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一)、 捕捉瞬间

 案例1:学生上课开小差.

    前不久的一节二年级英语课中,教学内容是灵通英语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个句型:What is she/he doing?。当课堂进行到一半时,气氛紧张而活跃,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要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好好地表现一番,老师看到举得高高的小手,心里甚是高兴,可没看到角落里那个像被霜打过的茄子样的小男孩。这节课,他始终没能打起精神,即使是这么热闹的课堂。突然有一位学生报告:“老师,XXX在画画!”话音一落,便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当时我一看是他,心里就特别的生气。而这时他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还在继续画画。我知道当时如果一把拿过他的画纸撕了,或是大声责骂他几句,或是轻声讽刺他几句,都能让自己很解气。但转念一想,我又强压心中的怒火,走到他身边,语气平和的问:“What are you doing now ?”(你在做什么呢?)他没想到我会这样问他,或许是他没能听懂我的问话,还是不知道怎样回答“画画”,他没有回答。我转向其他同学问到:“Who can help him ?”(谁能帮助他回答?)马上有学生举手说:“He is drawing .”(他在画画。)我请他跟我说:“I`m drawing .”(我在画画。)他轻声地跟我说了一遍,我对他点点头。

然后我又拿起他的画,看看还真画得不错,于是我将他的画给大家展示了一下。正在他和大家一样不知我要做什么而迷惑时,我说:“He draws very well , Great ! How beautiful the picture is !”(他画得很好,真棒!这幅画多漂亮啊!)这位同学显然没想到我会这样表扬他的画,只见他的脸红了起来,并不安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我接着又问学生:What is he doing now?学生回答:He is standing.我接着又问该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now?该学生回答:I am standing.我带头为XX同学鼓掌,并说:“He draws very hard . I`m sure his dream will come true . We must learn from him .”(他画画很努力,我相信他的梦想会变成现实,我们必须向他学习。)

 我无意中发觉,刚才我和学生的对话中,实际上已经让学生学习着本课时的句型。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我看到这位同学也加入了对话表演比赛,大家的兴致都很高,热情高涨,真是大大出乎我的课前预想,我都一一的进行了表扬。一节原本枯燥的语法复习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学生们也都掌握了复习的内容,并且有了成功的情绪体验。

因此,怎样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事件,怎样使结果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一贯的素养,还需要一点“教学灵感”。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转尴尬局面,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案例2:三次意外的发言!

 意外一:记得今天上午在双语学校听课.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 3A Unit  I am going to...by...的第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运用了自身的“临场智慧”,化解了课堂中发生的“意外”,并收获了精彩。

这位教师在传授本课新授内容后,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说说五一去哪里乘什么交通工具,由此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练机会和充分展示的空间,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大了语言的输出量。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积极讨论,并且各抒己见:

 Student A: I am going to Hangzhou by airplan.

Student B: I am going to Shanghai by  bus.

Student C: I am going to India    by  train.

Student D: ……

此时课堂井然有序,气氛活跃。这时一男孩E突然举手,教师示意她回答:Iam going to WC by rocket.

学生E话音刚一落,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课堂秩序一时间也失去了控制。显然,对于这个“意外发言”,授课教师并没在课前预设到,但她接下来的临场智慧很快恢复了课堂秩序,缓和了气氛,也保护了学生E的自尊心。她微笑着和学生E说:‘Oh!you are fun!I’d like to go with you!而这时这位老师却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如此不仅使课堂化险为夷,教师巧妙地进行了过渡,而且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体现了“临场智慧”的精彩。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寓教于乐,全面提高词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