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提出观点: 何谓“交际角色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每一个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都是一个交际者,交际者与交际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大家都以某种身份处于某种关系中同对方说话,这样构成了每一个交际者的交际角色。交际角色意识是指和他人进行交际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语言时根据身份和场合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现在低段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自觉性。
教学实践: 如何培养“交际角色意识”?
(一)培养良好的语感,建立交际信心
良好的语感是与人交际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对于外语初学者,在用英语交际时如何摆正准确性和流利性的位置呢?是正确第一还是流利第一?如果说是正确第一,我觉得是弊大于利,因为它导致了学生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张嘴,从而使和老师、同伴之间的交际存在困难。这两年来,本人一直主张流利第一,鼓励学生熟练流利地表达,发现错误不是马上直接纠正,而是通过示范正确的婉转地指出。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互相比赛,通过拍手确定速度,看谁的表达最流利,进行语速练习;课后我每周布置模仿录音作业,选择的内容是好听、有节奏感的歌谣或者有趣味性、简短的故事,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书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调,还把优秀的录音作业播放给全班同学听,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都是一边说英语一边自己给自己拍手、敲铁器来伴奏的。有了这样的录音效果,他们觉得自己的英语真的挺棒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他们在现实中与人交流的胆怯心理。
(二)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充实交际内容
英语背景知识——非语言知识因素,对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起着很大作用,因此也是英语课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想法,才能根据你所在的场合和你所面对的人进行得体的交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节日类的知识最受欢迎,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的来历以及如何庆祝。因此,英语课文中的“Good to Know”、“Fun Time”等系列文化知识或者以文化知识为背景的故事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此他们知道了一些交际中的常识:西方主要节日及庆祝方式等等,这样在班级里进行讨论时,学生对文化知识之间存在信息差,就产生了交际的内在欲望,这种动机促使他们交际,这样他们在交际过程中就采取了主动的交际行为,从而实现交际的互动性。
(三)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扩建交际平台
要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靠课堂上的时间与英语老师的对话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中要尽可能多的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校园内,可以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外语的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早上可适时播放英语歌曲;中午休息时可放一些原版的英语儿童剧、卡通片;开展英语歌曲竞赛。这样在课余时间也能使学生充分接触英语、使用英语。
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广大教师开始逐渐改变一些陈旧古板的教育理念,探索一些既有科学性又有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当然,探索中有成功,也会有不足。我觉得教师应该有诚挚的感情投入,才能让学生消除紧张,建立交际时的安全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用英语实现交际。教师应该始终怀着学生主体的意识,即便在和学生交流也不能喧宾夺主,要尽量多用眼神、动作来引导学生,有效地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 梁平“交际性英语教学的实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 年增刊;
3.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5.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