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语境的五种策略(1)(2)
2014-01-21 01:07
导读:三、个人关联策略 个人关联策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如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家庭、经历、
三、个人关联策略
个人关联策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如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家庭、经历、对环境的感受、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等进行单独提问或对话。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真实性;学生的回答也应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这种在课堂内的教师与单个学生的问答或交流活动被一些教育家称为个人化活动。二是指教师组织的活动或布置的任务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兴趣或前途有关,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讨论有关如何找工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如师范专业的学生一定会对如何制定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感兴趣。他们对相关的材料会采取积极主动的索取和采集的态度。他们会与同学商讨如何根据自己的愿望创造出一份理想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在这样的个人或小组活动中,有阅读,有讨论,有设计,有想象。学生在积极和富有意义的活动中运用语言,所生成的语言不但具有个人特色,而且制定出的教学计划也有真实性。
四、师生交往策略
此策略涉及教师角色转变问题。如果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身份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不敢开口发表意见,会出现语言单向流动的局面。学生即使开口,也很难做到真实的交际。如果教师转变角色,以一种平等的协商者或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或共同活动,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心理压力就会随之减轻,他们就会轻松自如地参与交际活动。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师生可以就某个问题、概念、观点、事物、人物、现象及经历等问题进行探讨,沟通思想和交流信息。学生很可能就某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或完全相反的观点,但是如果由于对权威的畏惧心理而无法沟通,或不敢发话,或言不由衷,以致出现全班只有一个答案或一种观点的局面。相反,教师平等、友好、实事求是的态度会大大增加交际的真实度,学生会完全解除心理上的戒备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五、使用第一人称材料的策略
大多数以交际法为编写指导思想的国外教材中,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教材,都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的材料。众所周知,使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具有真实感,给人以亲身经历的感觉。在不少文学作品中就不乏使用第一人称写的,如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见闻札记》(华盛顿·欧文)、《了不起的盖茨比》(杰罗德·费茨杰拉德)等。此外,现代报刊杂志更是交际英语教材的重要资源。这些材料以传记、回忆录、游记、见闻、报道、采访、对话及导游等文体形式,用第一人称I或we来描述经历、见闻、事实或思想,交流意见或观点等,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容易使读者倾心地去听、去读、去说,或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或事件的发展分享喜怒哀乐,或表达自己相同或不同的思想与观点,或感受与自己相同与不同的经历,或想象自己在相同情景中应作出的选择和判断,预见前景和结果。读者或听者的倾心参与是开展交际活动最理想的状态,它使交际活动具有了真实性。在笔者组织的交际活动中,有一项课前5分钟的准备活动(starter),每次由一位学生讲述新闻或见闻、趣闻逸事、小故事等。当说话人使用第二、三人称讲述时,一般只有85%左右的学生注视讲话人;当讲话人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100%的学生注目于讲话人。事实说明,选用第一人称的教材有助于创设课堂真实语境,有利于开展语言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之,上述五种策略在创设课堂真实交际语境方面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为轴心开展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强化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最后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