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主动阅读----自主发展”教改实验报告(2)
2014-01-27 01:18
导读:2、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除鼓励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同学之间阅读资源共享,还精选了各种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选材除了注意
2、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除鼓励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同学之间阅读资源共享,还精选了各种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选材除了注意内容广泛,可读性强,易激发兴趣这些标准外,还注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篇幅较强,难度适中;材料新颖有时效,针对性强。教师除向学生提供有共性的阅读材料,如人教社出版的《阅读训练》、《同步阅读》外还根据循序阅读的原则,近两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了《阅读外国》、《阅读寓言》、《阅读趣事》、《朗文英汉对照阶梯阅读丛书》第三、四级、《中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至三册、《英语阅读实用教程》初级篇和中级篇、《读原著学英语》以及自编阅读材料等近二十五万字的材料,同时鼓励学生订阅Shanghai Students' Post,程度好的学生订阅21st Century。
3、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既取决于阅读的速度,还取决于他从中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启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一切都与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有志于掌握一门外语的中学生,应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单词是构建语言基本单位,单词掌握得越多,他在词与词之间可能建立的联系就越多,他记忆词的本事就越大。
高考中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达到了每分钟50个词以上,如果平时没有养成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阅读内容的习惯,是很难达到高考对学生阅读的要求的。因此,提高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并且尽可能多地加强限时阅读训练。
4、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主动自主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前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比如视幅小,脑反应慢、回眸重读、回眸倒读、出声阅读、手指阅读和摇头阅读等。教师应及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总结了“五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一步,浏览。训练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前,先浏览目录、小标题、前言等。在阅读正文之前,先浏览每一篇或每一段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和结论,先总体了解文章的重要信息。第二步,质疑。要求学生根据初步获得的信息,设置一些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第三步,抓细节。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和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本篇文章的短语、难点与词的引申义等,并摘录在读书笔记上。第四步,引纲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纲契领,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纲要,并填写在读书笔记上。第五步,及时复习。复习既可“温故而知新”,又可以帮助加深对课外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学生的新词汇,弥补遗漏之处。在以上五步法的指导下,还要求学生不出声,不复视,不复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把文字变成声音,再去想其意义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的注视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几组词或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以后,教师重点加强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逐渐过渡到“主动阅读----自主发展”的阶段,真正懂得什么是阅读。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教师还注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观,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白阅读就是“PRACTICE IN LEARNING,LEARNING IN PRACTICE”(学中用,用中学)。始终把“走在教师前头”当作学习的劲头动力;鼓励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越好,并且让学生的词汇达到力所能及的量;教师还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阅读小组及成员的积极性。
四、实验效果与分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通过两年的实验,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学生增加了接触目标语的机会,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因素,从而带动学生四种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外语学习的目的。福建省质量检测试题是高考前一次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考试,该试卷形式和龙岩市统考试卷一样,但总分值为150分,其中阅读40分,难度也明显更大,测试结果如下:(略)。
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增强了学习信心和兴趣,提高了阅读积极性,克服了阅读的畏难情绪。高三下学期又进行了一次有关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上次相比有了可喜的变化:
①词汇量增大;78.6%的学生词汇量超过2000个。②理解率提高,理解率在70%以上的有67.8%。③阅读速度加快,每分钟阅读50词以上的达到80.1%,有41.1%的学生的读速达到80--100WPM。
3、学生在好奇心与强烈阅读需求等因素的驱使下,学生不再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而是积极主动要求去做的快乐的事。这就真正实现了培养兴趣,寓学于乐,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我爱学”,90%以上的学生认为阅读是很有意义的事,有超过70%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五、教改实验的感受与思考
要搞好阅读教改,教师除具备奉献精神外,还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改目标。
为了选好材,教师自己必须增大阅读量,尽多地阅读各类学生关注的材料,对相应的语言点也必须烂熟于心,方能成竹在“讲”,做到指点迷津于紧要处。此外,检查反馈也相当费时费力,唯有及时准确的反馈才能持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教改实验,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因素、阅读动机和兴趣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另外,进行实验的时间虽有两年,但由于高三学生忙于对付高考,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明显减少,检查反馈也相应弱化,该课题是否适用于高三年级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贾冠杰:《外语教育
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蒋树业:“中国人学外语需要多少时间”,《人民教育》,1998年第10期。
5、朱国林:“讨论----协作式写作策略教学实验报告”,《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0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