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探讨 On a Discourse App(2)

2014-01-28 01:06
导读: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

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因此,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a. 导入(呈现) b.速读 c. 理解 d.精读 e.复述(表演)f.讨论g.巩固等七步。


a. 导入(呈现)(Presentation):可通过不同形式导入新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图式。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的理解要大于语言知识。


b. 速读(Fast-Reading):通过速读,使学生大致掌握课文结构、含义;回答Pre-reading中所提的问题。对整个篇章有个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


c.理解(Comprehension):通过作记录(Note-making)、问答(Questions & Answers)、找中心(topic sentence)、关键词(key words)等途径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


d. 精读(Intensive-Reading):通过精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了解各语篇的含义,作者的写作的意图,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


e. 复述(表演)(Retelling/Acting):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速读和精读这二个环节。


f. 讨论(Discussion):通过分组讨论或俩俩讨论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发表学生自己对作者所发表内容的观点、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g. 巩固(Consolidation):巩固本课的内容,加深记忆。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该篇章的理解,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语篇教学构建的策略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各项教学媒体相继投入使用,校园网、多媒体实验、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保证了英语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充足性,为在课堂中开展语篇教学提供保证,因此在每一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来展示语篇功能,从中心句(topic sentence)到关键词(key words);从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到段落结构(paragraph structure);从中心话题(theme)到与此有关的深层次的思考(in-depth considerations),在整个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依托所创设的情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篇交际能力。


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中的语言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用、认知、文体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由于语篇教学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加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语篇教学中要多开展一些学生团体活动,如:对话(dialogue)、同桌讨论(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辩论(debate)等。采用上述团体活动方式,就可将书面交际和口头交际结合起来,将领会思想和表达思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


四、结束语


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读者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在语言交际中,听者和读者往往根据说者和写者发出的语言信息,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来对可能发出的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因此,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但要备课,更要备“人”,以填补学生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阶段,精心备课,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语言知识的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与语言有关的其它领域的丰富知识,如:文体、修辞、语义、语用、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知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主要参考书目:


1. Skehan, Peter.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1996),广西教育出版社。


3. 金蒂,“语篇整体教学初探”,《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9年第9期。


4. 李秋颖,“阅读理解的三外层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9年第1期。


5. 刘绪华,“语篇分析理论和逆向型教学法”,《国外外语教学》,1999年第3期。


6. 尚新平、乔风杰,“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实验成果报告”,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8年第6期。

7.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1990),湖南教育出版社。


8.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199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1996),广西教育出版社。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