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5. 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依据:合作学习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法。它是指学生在一个能力各异的小组里一起学习。这个思想来源于大教育家杜威的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以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Stevens (1994)提出的“合作性整合阅读”主张两个阅读水平不同的人一组进行活动,包括彼此读给对方听,彼此讲故事等。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境况下,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利他行为以及学生对他人的喜欢,增强学生的自尊及对学习的态度等。
方法:请优生自愿选一名关系好的差生,提供友谊帮助,从而在班里树立起互帮互学的风气。同时,对差生的进步予以承认与奖励,强调共同学习取得成绩的重要性。
(三)方案实施与效果
1. 首先定位差生
按照Lescano(1995)的定义分类,差生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有障碍的人(learning-瞕isabled);另一种是由于原来学习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兴趣不足或由于转换到了新环境等原因而导致的学习较差。在这个行动研究中的Anne与 Alice就是属于后者,他们是后转入这个进度较快的班级的,由于原来所在班级的进度慢,他们的词汇量相对较少,所以会话练习时,他们的表现明显比新班级中的同学落后。
2. 重点安排差生座位
在Pair Work开展前,指定差生Anne 分别与好、中、差不同学生搭配。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表提供的信息,这三组Pair Work用英语交流的有效时间见下图(有效时间是三次活动的平均值,每次活动难度相当,同时记录三组不同表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可以看出,Anne学期末的有效交流时间要比学期初的长,这与控制性练习的增加、分层次教学等其它解决方案的作用密不可分。通过访谈得知:差生从主观上更愿意与好的同学在一起练习,因为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如果与另外的差生一起练习,有的单词也不会说,做起来很费力,感觉没意思。但如果这个差生是自己的好友,他还是愿意与其共同学习、克服困难的。心理研究者陈琦、刘儒德(1998)在分析小组学习时指出,“如果某个学生认为其他同学并不能帮助自己,而且从主观上不愿意与之合作学习,那么很可能导致Pair Work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并根据差生意愿优先安排他们的座位,根据实际的课堂表现,予以适时调整。
3. 练习前合理设计任务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课前合理的任务设计是pair work成功的保证。在活动中,当学生感到有难度时,教师可适当提醒个别词汇,使其克服交流障碍。当话题比较复杂时,在练习前教师可适当给差生降低难度。例如,在讨论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这个话题时,可不要求他们一步到位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他们看一组故事图(不锻炼身体的人的健康状况会每况愈下),让他们简单描述一下图片(A man hates jogging, he becomes fat, and he has a heart problem, one day he went to see a doctor.)。经采访发现,差生喜欢做带有视觉冲击图片的话题,复杂的话题似乎也变得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Pair Work会做得更好些。课堂观察发现,先验收优生的会话活动,可一举两得:优生可巩固知识,同时可以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心理;差生则增加了对知识再加工、再巩固的时间和机会。但要注意应适当变换练习形式,避免单一枯燥的活动不断重复。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带有竞争性的、有情景性的句型操练。教师要对时间与练习方式把关,灵活操作,为差生能顺利地进行Pair Work做好铺垫。
4. 分层次教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Pair Work之前,应明确练习目标,如希望水平
高的学生能论述复杂的问题,要求较差的学生会简单描述即可。在本研究中,这种方法配合控制性练习共进行了七周。活动时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进行录音采访时,笔者发现,优生希望多练一些有深度的话题,如Lucy喜欢做 Role-play,那样可自由发挥。而差生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不算高,是可望可及的,他们盼望有一天能像优生一样流利地进行会话表演。由此可见,教学中应遵循“上不封顶”的原则,要求优生能尽善尽美发挥创造力,而差生应努力向更高层递进。
5. 多给差生表现机会
通过对随堂的观察日记(teacher’s diary)的研究发现,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看,差生Anne 的会话学期末比学期初有了明显的进步,原来害怕举手到后来能主动举手参与;原来个别单词不会说就停下来到后来能运用会话技巧顺利完成任务。特别是当大家鼓掌或教师对其表扬时,她很兴奋激动。 在 一堂课上她的表现很出色,甚至记住了较难的单词,如spaghetti。她说大家的鼓励使她有了信心,而且对能为小组加分而感到骄傲。可见,在赞誉与激励下,差生能强化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形成力量感,向更高一层迈进。
6. 互帮互学活动的开展
从开学的第一周起,笔者就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从思想上鼓励优生主动帮助差生,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一起练习对话的活动小组,以共同完成一个对话目标。到学期结束时该活动的成效显著。如Field主动提出帮助 Anne,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个人关系好。在进行Pair Work时,Field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Anne,在他的帮助下,Anne进步很大。两人还勇敢地表演Role瞤lay给大家看。在与学生的谈心中了解到,如果两人(差生-优生)非常愿意在一起练习,尽管会话会受到阻碍,但是共同完成目标的内驱力会促使两人精诚合作,差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会不断进步。课堂里的每个学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相互交流形成各种群体。
(四) 评价反馈与调整修正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 行为计划要有预见性、明确性、翔实性与时间性
由于在调查之前,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为计划,明确了行动时间,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标明了资料收集方法,从而保证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严格地按照计划去执行,所有步骤实施起来就会有条不紊,同时可以防止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遗忘某些事项,延误资料数据的收集,以致影响整个行动研究的有效性与可信性。总之,计划做得越详细全面,实施起来也就越有针对性,数据来源也就越准确。
2.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
要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会发现很多很本质的问题。例如,只从观察记录表(observation sheet)上记载的有效英语交流时间,并不足以判断Pair Work 进行得好坏。它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表现。例如有效交流时间短有可能是由于优生帮助差生纠正单词而占用了交流时间。行动研究也有局限性:行动研究只具备认识问题和改善行为的机制,不具备确定和检验假设的功能,所以不能从本质上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验证其必然性。行动研究在获得一定进展后,有必要上升为实验研究,以便取得客观而可靠的普遍性结论。
3. 教师日记要有及时性、目的性和可跟踪性
教师日记(teacher’s diary)要及时写,否则课堂上发生的重要情节容易遗忘。日记还要有目的性。笔者在开始记日记时,常常忘了研究的主题是差生的表现,而有时把焦点放到了优生身上。不过,时常提醒自己会有帮助。通过对一个学期的日记的分析,的确可以跟踪到差生是如何一点点进步的。另外,可以提前在日记上设定固定的格式,如差生姓名,Pair Work练习前、练习后的表现情况,以及Pair Work练习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并注明次数、表情等。总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4. 差生座位匹配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5. 应注意控制性练习时间与练习形式
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控制性练习是向交际性练习过渡的重要一步。但要注意控制时间,枯燥的重复只能让学生厌烦。建立教学情景,自然地引入新句型,通过替换练习提供听说机会等会有助于差生更好地掌握与消化知识。
6. 互帮互学的编组原则
教师在编组时,应考虑到把互相选择的同学放到一起(考虑个人因素);孤立者应给他们第一选择;明星学生就不必去按其选择来考虑其所在组,他们有能力去适应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同学(陈琦、刘儒德,1998)。
7. 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帮助差生更好地进行Pair Work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其语言能力。这并不意味着只有Pair Work这一种活动形式才能提高语言能力。其他活动形式,如讲故事、戏剧表演、做游戏、小组比赛等都很适应学生心理需求,教师如能视实际情况穿插多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发挥多种潜能,提高语言能力,达到真正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Armour, D. 1996. Six ways of pairing students in an ESL classroom [J]. Forum. (34): 3334.
Lescano, A. 1995 .The remedial English project [J]. Forum. (35): 3031.
Littlewood, W. 1983.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An Introduction. CUP.
McNiff, J. 1988. 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Macmillan Education.
Murphey, T. 1995. Meaningful communicative repetition [J]. Forum. (35): 17-18.
陈琦,刘儒德. 1998.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民. 1998. 英语活动教学法的优化原则. 中小学外语教学.(5).
庞继贤,吴薇薇. 2000.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6).
裴娣娜.1998.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孙泓,田卫红. 1998. 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J]. 中学外语教学.(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