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对策(1)

2014-03-02 01:16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对策(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在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任何一项技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涉及到听、说、读三个方面能力的同步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听促写、以读促写、以说促写和以练促写等多种教学途径。

一、 树立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

季羡林先生在谈教学法时,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备课”的观点,并且还引用18世纪一位语言学家的话说:“18世纪一位语言学家,研究伊朗学的,他的一句话:学外语啊,就像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边,推到池子里边去。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淹死,一个就是学会了游泳……淹死的可能呢,百分之一都没有!”(鄢秀,2002)

只是站在游泳池旁边听别人讲解游泳的理论知识,永远学不会游泳。同样,老是听老师讲写作方法与技巧,而不亲自实践,也是永远写不好作文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写作和纠错的训练,不要只是阅读或背诵作文范文。只有多写,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品尝成功的滋味,同时还能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自信是英语学习的成功之母,纠错应以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为前提。所以,教师不宜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过分强调他们所犯的错误。通过纠错的实践,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语言形式,从而减少作文中的错误。作文中的错误越来越少甚至没有错误,不仅是高考作文标准的要求,也是每个学英语学生的愿望和目标。

二、培养语感,学会用英语思维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借助母语的知识,但同时也会受到母语的负面影响导致作文中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认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有学者曾说,母语是一个知识源,学习者常会有意无意中依赖它来帮助自己完成英语材料的输入过程。对于母语干扰,只要能正确认识它,在学习中处处留心,勤于积累,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一步一步地学习掌握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孙勉志,2001:23--27)。

Butzkamm (1993: 34-- 35)认为,用外语思维从一开始就是可能的,但这需要一个先决条件,便是学习者对用于表达某个想法需要的词汇或语言手段已熟悉到了 --- 就如同母语那样已融入了血肉 --- 能呼之即出的程度。他还认为,用母语思维不是一个完全能或完全不能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学习者通常是在这儿能,在那儿不能,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这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是否能及时激活他需用的语言材料。如果不能,或是词汇量原本不足,便会出现表达困难。这时候,母语会自动出来救场。(转引自郭铭华,2004)。

英语对我们来说只是一门外语学习,所以我们离不开母语的依赖的同时,应想方设法培养英语语感,并逐渐学会用英语思维,以减少母语的干扰。桂诗春(1988:59)也谈到过语感:在接触一门新的语言初期,学习者必须首先克服新的语言系统所引起的晕头转向,习惯它的各种制约,然后逐步从认知上和感情上去建立一个新的指标系统和意义系统,并发展起使用语言的语感,知道怎样用是对的,怎样用是错的。最后,他才能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

提高语感的办法,除了多读文学作品之外,就是熟诵(熟读、背诵—笔者注)一些优美而学生喜欢的作品。只要是学生喜欢的作品,学生自然多读几遍,以至熟诵(王培光,2005:115)。

三、 注重语言输入,扩大阅读范围

事实说明,学习者在习得L2或一门外语的过程中,尤其在初期,不可能关闭他已拥有的母语知识系统,不论外界条件如何,即使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中,语言迁移也会存在!母语是我们从小就习得了的语言,我们凭借它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也凭借它思维,表达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从某个角度看,它不仅是个工具,它简直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德国的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 (1993: 22)有一极好的形容: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恰恰相反,它的影响,正面的和负面的,都会随着学习者登堂入室,在不同的阶段,以它自己的方式发挥作用(转引自郭铭华,2004)。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