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语篇环境英语习语教学

2014-07-19 01:1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论语篇环境英语习语教学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题  目 论语篇环境英语习语教学 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

题  目 论语篇环境英语习语教学
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选题的目的:习语(idiom)是英语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英语词汇的精华。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还有其独特的语言功能。许多习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千锤百炼造就出来的语言形式,因此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简洁、表达力强、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很少运用习语,学生对英语习语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在目前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过于遵守传统的教学程序,先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机械地操练,缺乏灵活的教法和对语篇环境的分析,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本选题试将语篇环境作为切入点,提出要把语篇分析运用到教学中,并探讨了英语习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语篇环境下进行习语教学的具体方法,为英语习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
 研究意义:目前我国对英语习语教学的研究颇多,但大多与阅读相关。本选题从语篇环境这一角度讨论了英语习语教学,把语篇教学与习语教学联系起来,使英语习语教学更进步更高效,为研究者延伸研究思路,也拓宽了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了对英语习语教学的研究。
二、综述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等
 研究现状:
 语篇理论自70年代引进以来,在国内得到了引人注目的普及和发展,其显见的标志,一是大量著作涌现,二是在语言学界、外语教学界乃至翻译界都形成了较大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探讨,而且深入到实际的应用与验证。对于语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语篇术语的称谓以及语篇概念的定义问题。对于这些术语的理解和翻译,我国学者历来不尽统一。黄国文(2001:4)认为“‘语篇’的英语术语discourse”,王福祥(1996:416)和胡壮麟(1994:3)也将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语篇分析”,而更多的人却将这两个术语翻译为“话语”和“话语分析”(管燕红,2000;朱永生、严世清,2001;罗选民,2000)。Text linguistics有人译为“篇章语言学”(胡壮麟,1994:2-3;管燕红,2000;刘辰诞,1999),也有人译为“语篇语言学”或“话语语言学”(陈慰,1998:259),更有人发现“篇章语言学”同时“又被称作篇章分析、话语分析或话语语言学”(钱敏汝,2001:9-10)。而作为国内语篇研究带头人胡壮麟先生的观点——即用“语篇研究”统指“语篇分析”和“语篇语言学”——具有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见地,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采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第二,英语语篇的语义和语用研究。研究者从语篇与语义学、语篇的语义分析进行了对英语语篇的语义研究。在语篇的语用研究方面,对英语语篇最基本的五要素,即目的、内容、统一、连贯和强调进行了一一分析,并探讨了影响语篇交际活动的要素。
 第三,英语语篇的形式、类型和组织模式的研究。英语语篇从形式上来讲,可分为说明语篇、劝说语篇、论辩语篇、描述语篇和叙述语篇。国外学者在语篇类型上使用过的概念主要有text type/texttype(语篇类型)、genre(体裁)、register(语域)、domain(领域)、sublanguage(次语言)和style(文体),而且不同学者对这些概念的界定有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目前对语篇类型研究有两种大的方法:以语篇语法(text grammar)为标准和以交际模式为标准(Renkema,1993:91)。钱敏汝把这两种划分标准分别称为“语法取向篇章模式”和“功能和交际篇章模式”(2001:276—277)。语篇的组织模式(textual pattern)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指语篇中各个主要成分的组合结果,是人们语言交际中互相遵守和期待的“语言共识”(linguistic consensus)(Winter,1994:5),在语篇的生成与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有:问题—解决模式、一般—特殊模式、主张—反应模式、机会—获取模式和提问—回答模式。
 第四,英语语篇的元话语研究。元话语(metadiscourse)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国外语言学家对元话语的关注是和使用中的语言是否仅仅传达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的讨论有关。而从人际意义的角度探讨元话语的功能和分类渐已成为近20年来元话语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Kopple,1985,2002;Crismore & Vande Kopple,1988:Skelton,1988;Barton,1993,1995;Hyland,1996:Talking,1996:Writing,1997,1998;Myers,2001;Fuertes-Olivera et al.,2001;Le,2004)。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五,英语语篇的主述结构研究和信息结构研究。Halliday从语篇元功能区分概念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并根据主位的组成划分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单项主位只包括概念主位和话题主位,复项主位则包括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我国许多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主位及其承载的信息问题做出多许多探讨,如胡壮麟、朱永生、黄国文等。近年来,对主—述位的研究已逐渐从局限于小句层面发展到探讨主位作为功能语义单位对于语境中的语篇意义阐释和构建的作用。目前对于信息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以功能语言学派,功能语言学对于英语语篇信息结构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化,而从心理语言学或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研究也比较杂论,呈现一种众说纷纭的局面,而且对信息状态的研究也尚处于探索阶段。
 第六,英语语篇的语体研究。语体研究主要包括功能语体概念、语体的分类原则和实际划分、各种语体的特征等。在西方,对语体文体的研究是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语体、文体和风格的产物。常用语体有以下几个:日常交谈英语、公文英语、新闻英语、广告英语、科技英语和文学英语。
 习语研究(idiomatology)比词汇研究迟得多,但习语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还是很相似,都
经历了从规范、描写到解释的三个阶段。
 第一,Smith与1925年发表了《词与习语》(Words and Idiom)一书,成为早期习语研究的代表。他主要探索习语的来源和结构,并详细对习语的来源进行了分类,同时强调了习语的基本特征。Smith也很注意习语内部结构的奇特性,但很少涉及习语的意义和理解。
 第二,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的代表C.F.Hockett强调了语境在识别和解释习语中的重要地位,并完善了习语的整体性(single unit)、凝固性(institutionalization)和不可替换性(irreplaceability)的特征,为其后的习语研究提供了总要的理论依据。
 第三,20世纪60年代习语研究的步伐较为缓慢。以B.Fraser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开始用生成转换理论来研究习语的深层结构,尤其是习语的转换功能。他承认习语的固定性,但也认为习语仍具有转换潜力(transformational potential),因此他提出了习语固定性等级(Frozenness Hierarchy)的理论。
 第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习语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是习语意义的理解模式;其次是认知语义学在习语意义研究方面的应用;再者就是习语交际功能的研究。
 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语篇研究现状来看,语篇教学势必成为一个大趋势。从上述习语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当前英语习语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研究内容从语源、特征、结构、句法向转换能力、理解模式、认知机制、交际功能等方向发展。应用理论从结构主义理论、生成转换理论走上跨学科理论,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习语研究的理论向习语的应用转化。习语研究理论朝着有利于习语教学和培养认知能力的方向发展。
 研究方法:心理研究法  社会研究法  历史文化研究法  语言分析  比较法  对比法  例证法应用原著及理论分析法  归纳法
 应用领域:从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语篇教学已逐渐被认同并采用。在本选题中,对语篇和习语进行了研究,主要将二者应用与语言教学领域,,把语篇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与习语教学相结合,以达到在语篇环境下高效地进行英语习语教学。

三、对本课题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说明,要写出相应的写作提纲
 要解决得主要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本选题语篇环境入手,提出要把语篇分析运用到教学中,并探讨了英语习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语篇环境下进行习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力求在语篇环境下更高效地进行英语习语教学,为英语习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
 研究方法与思路:
 首先,介绍语篇这一概念,简述其有关知识,指出语篇分析的的重要性,并介绍国内外目前语篇研究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其次,从定义、特征、类别、形式等方面对习语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从词汇、语法、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探讨了习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再次,介绍国内外英语习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在语篇环境下进行英语习语教学的具体做法。
 写作提纲:
 1.Introduction
 2.Discourse
 2.1 The definition of discourse
 2.2 The importance of discourse analysis
 2.3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quo of discourse analysis
     2.3.1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quo of discourse analysis abroad
     2.3.2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quo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3.An overview of idiom
 3.1 Definition of English idiom
 3.2 Features of idiom
 3.3 Classification of idiom
 3.4 Forms of idiom
 3.5 The importance of idi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3.5.1 Role of idiom in vocabulary
     3.5.2 Role of idiom in grammar
     3.5.3 Role of idiom in culture
     3.5.4 Role of idiom in quality education
 3.6 Role of idiom in communication
     4.English idi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scourse environment
       4.1 Researches on idiom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road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2 Researches on idiom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4.3 A survey of idi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scourse environment
      4.3.1 Have a good preparation
      4.3.2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widen students’ view
      4.3.3 Targeted analysis of chapter
 5. Conclusion
 
四、检索与本课题有关参考文献资料的简要说明
 [1] Ball, W.J.1958.A Practical Guide to Colloquial Idioms.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2] Barton, Ellen L. “Evidentials, Argumentation, and Epistemological Stane.” College English 55 (1993):745—69.
 [3] Barton, Ellen L. Contrastive and Non-contrastive Connectaves: Metadiscourse Functions in Argumentation[J]. Written Communication 12 (1995):219—39.
 [4] Cacciari, C. &Tabossi, P.1988.The Comprehension of Idiom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7:668—683.
 [5] Fraser, Bruce.1970.Idiom within a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Foundations ofLanguage.6:22—42.
 [6] Fraser, Bruce.1976.The Verb-particle Combination in Englis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7] Hockett, C.F.1958. 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 New York: Macmillan.
 [8] Hyland,Ken.Talking to the Academy: Forms of 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J].Written Communication 13 (1996):251—81.
 [9]  Hyland, Ken. Scientific Claims and Community Values: Articulating an Academic Culture [J].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7 (1997):19—31.
 [10] Halliday, M.A.K.&R.Hasan.1985.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 Oxpord University Press.
[11] Hasan, R. 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Verbal Ar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12] Le, Elisabeth. Active Participation Within Written Argumentation: Metadicourse and Editorialist’s Authority[J].Journal of Pragmatics36 (2004):687—714.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3] Myers, Greg. “In my opinion”: the Place of Personal Views in Undergraduate Essays[A].In Academic Writing in Context: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C].Papers in honour of Tony Dudley-Evans. Ed. Martin Hewing.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Press,2001:63—78.
[14] Renkema J. Discourse Studi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3.
[15] Skelton, John. Th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Hedges[J].ELT Journal 42 (1988):37—43.
[16] Smith, L.P.1925.Words and Idions. London: Constable.
 [17] Vande Kopple, William. J. 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course[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6 (1985):82—93.
 [18] Winter, E. Clause relations as information structure: two basic text structures in English [A].In Coulthard. M.(Ed.).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M].London: Routledge, 1994:46—68.         
[19] 陈慰(主编).英汉语言学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0] 陈柏松.英语习语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21] 管燕红(译).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
[2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2003.
[23]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3]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4] 罗瑞球.从素质教育出发看英语谚语的德育教育功能[J]山东社会科学,2003,第三期.
[25] 潘耀瑔.英语习语大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26]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7]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8] 许巧军.论英语习语的语义特征[J].外语学刊1997(3).
五、进程安排
 1. 2009年3月10日至2009年3月18日: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 2009年3月19日至2009年3月30日:在老师帮助下完成
 3. 2009年4月01日至2009年5月10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并交于指导老师查阅;
 4. 2009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25日:毕业论文二稿;
 5. 2009年5月25日至2009年6月10日:毕业论文定稿;
 6. 2009年6月10日至2009年6月20日:准备

    上一篇:修辞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免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