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全球化环境下和谐人格的外语人才培养
2014-09-13 03:3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浅论全球化环境下和谐人格的外语人才培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
摘要: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对外语人才能力、素质和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外语教育中和谐人格的塑造和审美态度的培养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诸如学习上学生主人地位的确定、教师自身教学情感的升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对语言教学内容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感受等。
关键词: 外语教育;自主能力;和谐人格
一、引言
谈到和谐,我们首先会想到美。美是什么?美就是一种实践,在这种实践中,最为核心的是审美。而审美是一种中介,我们经常说,真善美,真是自然的,科学的,客观的;善是自由的,人文的,主观的;审美是自然与自由的结合,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物我的统一,是天人合一[1]。纵观世界上美的事物,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和谐。所以和谐是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和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精华所在。
外语教育不仅是一个涉及到生活、心理、文化、社会等诸因素的语言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指导过程,它更是一个为社会(甚至是世界)培养新一代人才的过程。目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外语人才要参与国际竞争、树立大国人才形象,更需具有和谐的人格和高雅的文化品位。而外语教育中的和谐是外语教学中诸多和谐因素的构建,是
美学与外语教育的结合,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和谐与发展,于教师,是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是终身学习的必要;于教材,是适合学生年龄,适合学生已有学习能力,适合教师使用的课程的不断建设;于学生,是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和高雅品位的培养,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美所构建的教学的和谐与发展中,重在将教学看成是人生的历程,重在塑造学生和谐的人格和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生活及文化品位。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外语人才的和谐人格呢?又如何将美学,将审美教育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去呢?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主动来源于学生的愿意,而愿意来源于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呆板枯燥的语言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的同时,主要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内心有教学上要求民主,学习上要求自主,人格个性上要求受尊重的需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考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这些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己做决定或自主控制学习进程的机会,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心情舒畅,课堂上也就会自然弥漫着一种轻松、快乐、祥和的气氛,这就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为学生审美态度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教师教学情感的升华和教学技艺的提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等,除了注意自身的形象美、外在美之外,还要深知对于教师来说,上课不仅是功利性的,更是精神上的一种执著追求。每一个教师一进到教室,就应把自己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教室之外,把广博的知识融入到教学材料中,去揭示教学内容内在的科学美,通过自己的行为规范使文化道德的基本素质在学生那里,内化为心、外化为行、交化为习。当然这些也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技艺,尤其是和学生情感的互动和心灵的碰撞,因为有效的碰撞会产生情感交融的火花,并融入学生的人生历程[2],从而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教师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原理和迁移规律,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