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高考与教材的把握(1)
2015-02-28 01:16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高考与教材的把握(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高考是一次选拔性的考试,它是对学生能力水平高低的综合检查
高考是一次选拔性的考试,它是对学生能力水平高低的综合检查。而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能力是在高中三年的日常学习中一点一滴地习得的。作为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这些摸不着的能力要求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它们成为一种可以具体实施的学习活动,通过教材这种载体具体地、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习的要求,学习的方向,不断地使自己向这些要求方向靠拢、提高,从而习得这些终身受益的能力。
2007年是广东省实施高中课程标准以来的第一次高考。英语高考题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考题型的改变凸现了学生在英语方面所应该驾驭的能力。广东省考试院对07高考英语试题总结时提出:试题体现了新考纲所渗透的课标新理念:1)在语篇中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2)在应用中考查语言的综合能力;3)提供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4)注重语言与情感文化等因素的融和。
新课标理念的命题原则具体在试卷上体现在:1)在形式上,把“单项选择”改为“语法填空”,在“阅读理解”里增加“信息匹配”,取消了“短文改错”,新增加了“基础写作”和“读写任务型写作”。这些改动使考试从单纯机械地考语法转变到在语法和语篇相结合情况下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2)在内容上,从阅读理解题所涉及的古董钟的收藏、幸福观和非洲的疟疾问题到写作题所包含的偶像崇拜和对父亲感恩的话题,充分体现了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底蕴,使学生在考场上不仅能比拼心智而且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方面一试高低。3)在能力要求上,所有题目都在语篇中呈现而且要求明确。如阅读理解重点考查学生的一般阅读技能,信息匹配则侧重考查学生略读和跳读能力等等。
因此,针对高考的这些变革和要求,回顾我们使用了三年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我们不难看出该教材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极大的上升空间。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我们就是利用了北师大这套教材的强项提前进行了强化训练。而正是对这套教材比较准确到位的把握,让我们的考生提前做好了准备,面对07年高考题型最终确定后所剩备考时间短暂的情况下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过去三年的教材的使用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运用课文所分的话题,充分进行内容拓展,帮助学生熟悉各类话题的讨论。
北师大教材的单元是话题为组织的中心,这些话题的选择都贴近生活,具有人文教育具体指导内容同时又包含着开放性的内容。作为教师如果把每个单元都进行深挖,那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步将是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处理Module3Unit7Lesson28SeaStories时不仅仅完成课文的阅读任务,而且最后增加了深化主题的教学任务,就是在Voiceyouropinion环节播放了3分钟的
电影“Titanic”的视频,情节是男主角Jack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女主角Rose,然后根据他们间的对话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1.WhatdoyouthinkofJack?2.IfyouwereRose,wouldyouchoosetodiewithJackorchoosetocontinueliving?3.Whatisyouropinionaboutthefollowingwords:*Youmustpromiseme,letyousurvive.*Youwon’tgiveup,nomatterwhathappens,nomatterhowhopeless.*Iwillneverletgo.Ipromise.学生不仅仅在语言上得到训练,而且拓展了他们的人文思维。又如在Module8Unit23Lesson3WarMemories的总结环节选取了JohnF.Kennedy的一段话“Mankindmustputanendtowarorwarwillputanendtomankind.”,揭示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使学生反战的情绪达到高潮。正是通过三年来对北师大教材每一课人文教育渗透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不断进步,知识面在不断扩大,他们在完成人文内容较重的高考中就占了先机。笔者除了在上课时进行渗透外,还及时布置相关话题的开放作文,如Module8Unit22EnvironmentalProtection的Warm-up一课的作业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给出语言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笔头作文:人类该如何保护濒临灭绝动物。这些日常的训练为完成高考考题中的任务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