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法在高中英语素质教育中的运用(1)
2015-03-25 01:3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浅谈认知法在高中英语素质教育中的运用(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当前,整个教育界普遍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
当前,整个教育界普遍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许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对教学有益的措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等等。然而,就我个人而言,针对中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要求,精读细解课文仍然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为一名高中生,已会对一些事作出评论及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会针对某些事作出相应的联系及反映。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挂图、实物让学生进行认知,或讲述发生在周围身边又跟将学课文内容有关的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再进行讨论等,从而在没学课文之前,已基本明了课文的大意,然后再精读细解,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一、何为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 - code approach),它产生于六十年代中期,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
心理学家卡鲁尔(carroll)提出来的。认知法强调学习的特殊性。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和全面运用外语的能力,尤其是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不是\"应试教育\"或高分低能现象。有的学生英语考试所得分数极高,但开口不会讲一句完整流利的英语,听英语又只会断章取义,意思不连贯,故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又哑又聋的外语高分得者。
认知法主张从学习规则入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形成了语言学习是\"通过对它的各种语音、语法和词汇形式的学习和分析,从而对这些形式获得有意识的控制的过程\"的教学观。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地学习,外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员。从而,认知法在此类教学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二、认知法的运用
在SEFC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文的生动性,对对话、课文相应地配了一些在课本上的图画或挂图,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审美过程中理解了课文。
1、图片及挂图的形象,逼真效应
在上课文之前,我都先叫学生注意图片及挂图,根据它们相应地提问。如在SEFC 1 B Lesson 62 Sao Paulo Fire中,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他们会回答:We can see tall buildings,ladder,a lot of smoke, truck, firefighters,doctor,水龙头,救护车。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水龙头\"\"救护车\"这两个词。一方面,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我就写在黑板上:tap,ambulance,并带领学生读上两遍。从而在遇到学生不会的单词时,我都固定写在黑板右下角,有意识地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 SEFC 1 B Lesson74,指着挂图中的手推车问学生:what is this in English?(handtruck)who was the man that was badly hurt by the handtruck?(Mr King)……who did call at the hospital the same evening?(Mr Pattis).Mr Pattis 拿着一束花,然后我问学生:what did Mr Pattis bring to ?学生只会回答:flowers,而不会说:a bunch of flowers(一束花)。这个词又实用,现实生活中会因种种原因而经常需送花或收到别人送的花。多教学生生活中实用的词,既会使学生欣喜又学会了一些生活中的用词,又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转到跟课文内容有关的挂图上。
2、联想及认知实用性单词
单词和有用的词组表达是学英语的关键和基础。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章,可见它们的重要性。教单词时,先让学生试着发音,然后再纠正。如单词:nature[ ],有的学生会读成 [ ],指出[ei][ ]都是双元音,但[ei]嘴巴开口小,[ ]嘴巴多张大。这样做得多了,学生自然就会知道怎样发音,及辩别语音。还可联想出单词,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如:press(v)--- pressure(n),告诉学生现在不管干什么都有或多或少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当今社会是适者生存。让学生知道有危机感,才会唤起更多的向上进取的心理。又如:net --lnternet。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发展、利用的社会,我们应当利用青春年华,多学科技知识,而掌握英语和其它外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寓教于学,联系社会,使学生从心里体会真的应掌握好现代科学技术。多方面地讲解单词是必要和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