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语言使用者大脑中储存了大量整体记忆的语块,这些语块既可起到提示作。又便于记忆编码和提取使用,语言交际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语块来实现的。三本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不够理想,应该重视语块的习得与积累,因此文章旨在探讨语块理论对中国三本院校学生听力习得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理解能力;语块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着一种成串的语言结构。对于这样的语言结构,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术语对这种语言现象加以界定,比较被大家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语块是一种兼具有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一般为多词单位,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
听力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对英语声音材料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三本院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特别是普遍存在着英语听力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而忽略了语言作为交际手段这一根本目的,于是形成了“聋子英语”,另一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地道的预制语块积累不够。他们注重的一般是单词的记忆,而不是语块的记忆和积累,因此造成他们在听力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语块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阐述了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从根本上提出了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应对办法,为三本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1 英语语块理论
1.1语料库语言学基础
语料库语言学家经过电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汇化的词串,即语块,它们构成了英语中基本的语言单位。Altenb的研究发现,大约70%的日常口语都是由预制语块组成的。Bo~nger也有相同的认识,他说语言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预制语块,因此我们说话时不必从“木材、钉子和蓝图”起开始构建。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2认知心理语言学基础
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MiUer提出了组块理论(chunking),他指出短时记忆的容量大概是7 /-2个“块”。而“块”(chunks)最早是由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提出,记忆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的结果就是块。人们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和经历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组块和储存,以便于日后整体检索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家Sinclair则认为,人类的语言习得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其二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在分析性体系中,记忆所占的空间虽然小但强度却相当大,因此即时交际难以较好地实现。套语体系包括数量可观的语块,在进行交际时,说话人易于从记忆中提取,便于准确、流利表达。虽然语法规则给我们提供了构成无数个句子的可能,但实际交际中,可能性中的绝大多数被忽视掉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的词汇组合却不断地被重复使用。因而Sinclair进一步归纳出语言加工过程通常遵循的两条原则,即习语原则和自由选择原则。前者是指使用大量现成的预制语块来组装语句:而后者则是选择合适的语法和词汇一点点逐步“搭建”语句。Sinclair主张,习语原则在这两个原则中地位优先。
1.3语言习得研究基础
大量关于儿童母语习得,即一语习得的研究发现,儿童是通过习得语块而后习得整个语言的,特别是早期阶段的语块学习和记忆。比如,当儿童使用“I’d like…”时,这3个词语可能被他们当作一个不可拆分的单位来记忆和使用的。或者可以说,在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这3个词是一个词条。在反复练习和成功使用了某些相同的模式之后,儿童就自然而然地从中概括出一些语块的构造规则,并将他们习得的语块作为整体存储在心理词库中。语言学家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也得出相近的结果,实践证实大量语块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口头交际中。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一语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Natfinger和DeCarrico指出,一种语言的正确使用过程不外乎是“对这些预制语块进行选择,然后将这些语块串联起来的过程”。因为预制语块其实被使用者按不同的语用功能分类存储在一起,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对其整体提取使用,这样便达到了语言表达正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