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理解论(1)(2)
2015-06-08 02:31
导读:语言学习,必须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联系起来,使其形成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输入”(txanpmhensible input)。而“恰当的输入”必须满
语言学习,必须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联系起来,使其形成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输入”(txanpmhensible input)。而“恰当的输入”必须满足以下六个条件:①难度适宜与可理解性。可以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或借助于实物和图片,但关键还在于输入的内容必须“略超出”(alittlebeyond)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克拉申称之为“i 1原则(“i”学生的现有语盲水平,“i 1”下一个层面的水平)。②相互关联与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所听的或读的材料是如此的有趣,以致于忘记了是在学习
外语。过于强调句型和结构的机械训练会使学生厌恶外语。比如,Whattimedoes be get up?What time do they get up?这些无意义的句型训练充斥了传统的教学。③输入不是按照语法顺序。以语法为基准的教学大纲会降低“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质量,破坏交际的目的。④输入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又不能过于困难,使教学保持“i 1”的水平。看起来这很难做到。因为信息量加大容易导致难度提高。但克拉申认为,只要输入是有意义的,“i 1”会自动产生。⑤良好心境与低焦虑。不必勉强学生表达,直到他们感到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如果学生说外语,教师则不必当堂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家庭作业中可以纠正错误)。⑥为获得更多的输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引起谈话的技巧(相互问候)和保持继续谈话的技巧,如有礼貌的总结、归纳对方的观点;使用What?Idon't un-derstand;What does it mean?等方式或用重复对方谈话中的某个关键词来表示疑惑等等[4]。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范春香 谢之君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