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作文纠错实践(1)
2015-07-22 02:30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作文纠错实践(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 要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
摘 要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本文以英语课程标准为蓝本,结合教学调查和实验,着重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五种英语作文纠错模式,旨在说明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学习的主体;作文纠错一、引言史蒂芬.尼尔(Stephen Neil)曾这样对优秀教师作评价:“优秀教师善于提出建议,而不是独断专行,同时他能鼓励他的学生,使他们具有自学的渴望”(The best teacher is the one who suggests rather than dogmatizes, and inspires his listener with the wish to teach himself.)。自学能力是实践英语自主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进行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笔者一直是自学英语的受益者,因此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中学阶段的外语教育非常重要,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束定芳教授(2004:9)就这样认为,从国内外外语教学成功的经验来看,中学阶段是提高国民外语水平的关键时期。许多外语学习成功的人大都认为中学阶段是他们外语学习进步最大的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为了真正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国家出台了《英语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宋桂月,金莺,2002),“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课程标准还确立了具有时代精神的课程价值观,即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总体目标指向上,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等。第二、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习为中心” ,重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第三、在师生关系上,主张“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主动发展的环境”。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此外,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强调让学生在参与中启动思维机制,并通过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即变革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可以看出,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也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任务型教学强调用语言做事情,强调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的途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经过学习者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即课堂上老师的单纯讲述和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二、处理英语作文错误的文献综述人难免会犯错误,学习一门语言(尤其是外语)更是如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外语教师,甚至是操本族语的人,都可能会犯错。听见或看见学生犯了语言错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立即更正之,不让这些错误在学生的大脑里“扎根”。其实,随着语言学、
心理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错误的态度以及处理错误的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把学生犯的某些错误看成是其语言发展过程中进步的标志,而不是“一棒子打死”。纠错的问题一直是很有争论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必须通过强化来塑造正确的语言习惯,因此,要尽量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犯错误。一旦出现错误,就很难保证不再重犯;一有错误就必须立即改正,以免养成错误的习惯。另一种认为,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很难要求学习者不犯错误。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来了解学习者的问题。他们甚至相信,学习者的错误不必去作什么纠正,到一定时候就能自然而然地被克服,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 可喜的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学者通过对错误的观察、分析和分类,已经揭示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认识到了错误发生的原因,并在纠正错误的态度和方法上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外语教学中的纠错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且主要围绕以下五个问题展开:(1)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是否应该纠正;(2)应纠正哪些错误;(3)何时纠错;(4)怎样纠错;(5)由谁纠错。笔者将之归纳为处理错误的策略,即我们要思考是否应该(whether)在何时(when)由谁(who)用什么方法(how)来纠正什么样的(what)语言错误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John Norrish(1983:1-9)在其专著“Language Learners and their Errors”中引用了一句意大利谚语:我们通过错误来学习(We learn through our errors.)。并且他认为,犯错误或错误本身事实上可以看作语言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和相当有用的一部分,因为错误是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语言的学生的生命中都会共同经历的事物。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大多数教师对待错误的另外一种态度:错误是失败的标志(Errors as failure.)。这些错误表明,对学生而言要注意上课仔细听讲,对教师而言要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使学生能理解或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新学的语言知识。关于纠错,Norrish 在《序言》中的一句话对我们有很大的触动:布满老师红笔批改痕迹的一页页作业令学生极为沮丧,因为他们花了几个小时的努力才完成的作业,对老师来说好像只是意味着多余的工作(Pages covered with red ink are disheartening to the students who has put hours of effort into the exercise and mean extra work for the teacher.)。其实,这种“见错必改”的批改作文的方式现在依然普遍存在。Norrish认为,我们没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去阻止所有错误的出现,但这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教师要改变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的态度,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来看待之;否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隐患:学习者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犯错上,而没有注意达到最初写作所要求的“交流思想”的目的。Julian Edge (1989:15) 在其著作“Mistakes and Correction”中也认为,教师过多的纠错会使学生失去大胆尝试着去使用语言的机会。因此,学生没有犯错误的机会,他们弄清语言规则的机会就极其少(If they don’t get lots of opportunity to make mistakes, they will have little chance to work out better rules.);换言之,没有错误就意味着没有学习过程( No mistakes , no learning steps.)。Edge(1989:18-20) 还说,教师的工作并不是纠正学习者说出或写出的非标准英语,而是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并且有时通过不去纠错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当我们要追求语言的流畅时,我们尽量去关注学习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即使我们有时为了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决定纠错时,我们要积极地利用纠错来促进学习(We need to balance fluency work, without correction, with accuracy work, where we use correction positively.)。因为改错只是提醒学习者标准英语的规范语言形式的一种方式,它不应该成为对学习者的一种批评或惩罚(Correction is a way of reminding students of the forms of standard English. It should not be a kind of criticism or punishment.)。尽管人们不再对错误一味地持否定的态度,而是理性地看待之,但是对于是否纠错这个问题,不同学者还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坚决拥护者Carl James(2001:245-249)认为,与儿童习得母语不同,在教学环境下的纠错对语言学习有相当大的帮助,并且他列举了七条支持纠错的理由:第一,改错,尤其是改正语法错误,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学习者希望自己的书面语言错误被纠正;第三,没有证据表明纠错会导致误解和误学(misunderstanding and mislearning);第四,愿意冒险的学习者更乐意去进行自我纠错;第五,纠错对于完成难度较大的语言任务更有必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不能自我纠错;第六,错误的地位或性质不同,教师可以衡量是否需要纠错;第七,相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外语学习者更需要纠错。2.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到学生“如何学”上来。随着对学习者所犯语言错误研究的深入,我国建立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这为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杨惠中教授(2005)在《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一书的《序言》中说道,要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必须首先了解教学对象,了解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在语言使用中的各种言语失误,并且找出产生这些言语失误的原因,以便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地道的英语。并且,杨教授认为,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者英语中的言语失误,把它们看作学生积极的语用策略,并采取补偿教学的方法,向学生提供本族语者的正确用法。 何自然教授(2004)对于纠错也谈到他自己的看法:尽管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在实际中使用外语,但他们在学生面前却往往扮演着“判官”或“警察”的角色,对学生说的和写的外语处处进行“纠错”,甚至横加指责。结果,对用外语表达思想已经有几分胆怯的学生,因怕指责而越发不敢开口和动笔,各种各样错了怕没面子、错了怕受责备的心理形成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的重重障碍。何老还认为,对学生的外语实践要求过严,以为纠错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刘润宏(2001)认为,在改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兼顾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教师要掌握三个原则:即分清错误的性质;弄清教学活动的目的;订正错误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而且,刘老师还谈到,纠正错误的基本前提是保证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有效的语言吸收。有效和足够的语言吸收是减少初级错误、提高中介语质量的可靠手段。 总之,尽管国内对语言错误以及纠错研究的文献也比较多,但更多的是借用国外学者在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这些文献的研究对象多数为大学生,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三、关于作文中错误处理的问卷调查3.1 问卷调查的对象与目的为了在开始教学实验前了解高中生刚接触英语时对写作中错误及纠错的认识,高中英语教师处理作文的方式以及学生对老师纠错后的反馈等信息,笔者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二中高三年级以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了200名学生(问卷调查表见附录1)。随州市曾都二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3.2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此次问卷调查,笔者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见附录1):1.对于初中英语学习情况分析1)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者读小学或初中第一次接触英语这种全然陌生的语言时,我们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培养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并且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与兴奋,而不是痛苦与无奈。问卷显示,75%的学生认为,刚接触英语这门外语课时,觉得学英语很有趣,而且这种好的第一印象会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动机。但还有25%的学生的观点相反,可以想象,他们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学习英语,完全是被动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2)初中英语写作训练量不够大。从问卷结果看,92%的学生认为自己读初中时的作文训练不多。这样的话,一旦进入高中,面临难度增加的写作任务时,他们就有点不适应,显得不知所措,难以动笔。2.高中生对于教师作文纠错的反馈1)学生们信任教师的知识权威,希望教师多纠错。90%的学生希望老师详细地替他们改正作文中的每一处错误。2)错误的重现率比较高。问卷表明,只有7%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改正过的错误,你以后不会经常犯相同的或类似的错误。17%的学生认为以后会再犯那些语言错误,76%的学生认为有时会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要分析多次出现相同的或相似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对正确语言形式的知识图式。3)对于英语教师详细纠错后的作文,学生们不大愿意阅读或思考。对于上交的英语作文,学生的期待心理不如对语文作文那样强烈。一方面,语文老师的评语更注重语言内容,会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然后在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而英语老师更注重语言形式,往往只是改正作文中的语言错误,很少写称赞性的评语。问卷结果显示,25%的学生对于老师在作文本中为他们改正过的错误,每次会仔细地阅读并思考;6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时会这样做,有时也不会去看;10%的学生认为自己从来不会这样做。4)对于批改英语作文的方式,学生们渴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作文中的错误。问卷调查中,63%的学生表示喜欢老师面对面分析并引导他们改错,18%的学生喜欢老师直接在作文本上改正错误,17%的学生表示喜欢同伴相互纠错 ,而喜欢自我纠错的学生很少,只占2% 。3.高中生辨别语言错误的敏感性分析1)短文改错题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往往不会主动地训练短文改错,因为他们觉得,拿到一篇这样的短文,好像每一行都是对的,对于错误“陷阱”难以辨别。问卷表明, 39%的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喜欢做短文改错题,61%的学生不喜欢。2)短文改错题的得分很低。满分为10分的短文改错题,内容一般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文体贴近学习实际,文字很浅显,但能得满分的同学很少。52%的学生认为自己一般只能改对一半,说明学生辨别语言错误的敏感性不强。不能发现错误所在,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旦老师提示某一行的错误类型,大部分学生能改正错误。3)集中训练短文改错题是一剂良药。强化训练这种题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短文改错题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技巧,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写作文时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或避免类似的语言错误。从问卷结果来看,49%的学生认为,做短文改错题对避免或减少作文中的错误有很大的帮助,但这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42%的学生认为帮助不是很大,9%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4.高中生对错误及纠错的评价1)学生们常犯的是语法和词汇方面的错误,而且语法错误更多。29%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犯的英语错误属于词汇错误,65%的学生认为是语法错误,还有14%的学生认为是由于马虎、粗心等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错误。2)他们对错误的态度不尽一致。41%的学生认为错误不可避免,所以不必过于自责,6%的学生认为我们不必去理会这些错误,53%的学生认为有错必改。3)他们对于错误的意义能作出积极的评价。大部分学生对错误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70%的学生认为错误可以使他们准确使用英语,53%的学生认为错误可以促使他们发奋学习,减少错误;但10%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2%的学生认为错误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没面子。4)他们看了被老师用红笔详细改正后的作文后,感受颇多。46%的学生认为要感激老师为我改错,45%的学生认为感到惭愧,出现那么多的错误,11%的学生觉得没有信心学好英语,还有2%的学生恨老师,并对英语失去兴趣。此外,还有这样的感受,如,以后要少犯语言错误,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等。5)他们也很喜欢集体纠错的方式。62%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作文当作例子在课堂上集体纠正,3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觉得很尴尬,很没面子。6)对于教师纠错,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能替他们改正,而不是他们自己去改正。67%的学生表示,喜欢老师指出错误,并给出答案;33%的学生认为,更愿意老师只指出错误,不给出答案。5.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成就感分析高中生普遍认为,学了五、六年英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依然很低,所以英语学习不能使他们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增加原汁原味英语的输入量,增强他们的英语语感,同时,我们要利用口语课和写作课,创造机会让他们使用英语,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3.3 结论以上的分析表明,纠错会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给学习者造成心理压力。尽管如此,大多
数学习者还是希望和要求教师纠正他们学习中的错误,以免下次重犯。因此,教师在处理学习者的错误时,必须考虑到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者、课程目的以及各个错误的性质等诸多因素,来决定是否纠错、纠正哪些错误和怎样纠错最有效。四、作文中错误处理的教学实验4.1 实验目的与假设笔者希望通过实验,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从害怕、讨厌写英语作文变成热爱写作,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其次,通过同伴相互纠错、自我纠错、集体纠错、教师纠错以及当面纠错,提高学生辨别并改正作文中的语言错误的能力。第三,通过进行不同的纠错活动,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书面作业(包括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当前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这些错误对研究者和教师从事研究或教学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但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点,即没有让学习者本人意识到这些语言错误的意义。所以,在该实验中,我们假设教师采用作文纠错的教学实践,就可以有效地使高中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4.2 实验对象笔者在随州市曾都二中高三年级的两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实验。这两个班的学生刚进入高三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都能刻苦学习。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