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5-08-06 01:0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谈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本文提出在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

摘要:本文提出在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教学中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 大学英语 文化 教学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源于文化,并且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要理解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要理解文化也必须要了解语言。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大有必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听说读写能力已不再跟得上时代的要求,学生需要的是能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进行交流。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高教司2007:2)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国家、民族、团体乃至个人之间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往往阻碍了交流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文化障碍,甚至产生误会。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外语教学在60至70年代主要是语法翻译法与结构主义句型操练占主导地位,不太注意语言实际应用中的得体性。从80年代开始,外语界开始了交际法的理论探讨。(林大津1996:43)高等院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在教学上,主要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但由于教师本身对一些英美文化中的语言文化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文化背景、社会准则理解不透,而且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难以在课堂上进行跨文化意识方面的教育。

大学排名


  其次,新升本院校在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前,其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方面主要以培养专科生为主,层次较低。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教育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普遍重视的是语法、词汇及阅读理解方面的学习。教师备课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而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学生学习了一些单词,甚至是一篇课文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每天背很多单词、例句,但只要一开口讲英语,就漏洞百出。比如,在路上碰到英语外教,学生会根据汉语中打招呼的习惯很有礼貌地说:“Where are you going”,殊不知,英美人对此话的心理反应是“Why do you ask”,甚至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此外,对于平时我们经常用到的“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do you come from?”等等,就是只具备语言能力,而不具备社会语言学能力的生动说明。(胡文仲 2002:8)这些句子对我们看来似乎是关心别人的一种方式,而实际上英美人对这些很反感。
  第三,造成学生文化意识薄弱的另一方面原因则与当前学生的学习有关。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加上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生读的多是一些“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等“垃圾文化”,他们难以静下心来读中外的经典名著,自然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就少得可怜。众所周知,《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文学名著中都引用《圣经》中的故事。在我们的教材中及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都涉及到大量《圣经》的内容。如果学生对《圣经》及《圣经》文化有所了解,对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许多内容的理解及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很有帮助。然而,有一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时,有的学生竟然认为这是在宣传邪教,是一种迷信活动。可想而知,一些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的了解是那么的贫乏。
上一篇:谈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