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西方古典文化导入(2)
2015-10-04 01:16
导读:三、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性 有人也许会说,大学英语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让他们了解一些能应用于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就足够了,没
三、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性
有人也许会说,大学英语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让他们了解一些能应用于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就足够了,没必要像教授英语专业学生一样,讲那么多的西方古典文化。但实际上,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正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只有对这三者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它们在西方社会的重要性,理解西方文化的真谛,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罗马神话对于西方文学、艺术与思想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西方文学中的许多用典都出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如萧伯纳的名作《皮格马利翁》正是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雕刻家爱上自己所雕刻出来的少女的故事。至于艺术,流传至今的无数名画和雕塑都以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作为原型,如众所周知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丘比特与普绪喀》等。更重要的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体现的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都能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缺少了对这方面的了解,要透彻地理解西方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在西方社会拥有极多的信徒。而作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是世界上翻译成外文种类最多的书。由此可见它在西方社会的影响有多么巨大。文艺复兴时期三巨匠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以《圣经》中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不朽之作,如雕塑《大卫》和《摩西》、壁画《最后的审判》。与之同期的另一位天才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同样取材于《圣经》中耶稣的故事。而要看懂近年来轰动一时的小说和
电影《达芬奇密码》,对《圣经》有最基本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自从1611年钦定本英语《圣经》在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支持下出版以来,它也极大影响了英语语言和文学。许多最日常的英语词汇和短语都来源于它,如“peacemaker”、“a thorn in the flesh”、“eye for eye, blood for blood”等[1](《英国文学简史》:第32页)。同时,要理解西方原罪、仁慈、善待他人、洁身自好等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必须对《圣经》及其重要性有所了解。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
戏剧家和诗人,其作品深入人心,被译成各国文字。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人性的黑暗。与此同时,他也是英语语言的巨匠,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一万六千多词汇,其中许多是他自已创造并成为英语的日常用语,如 “to be or not to be”, “cudgel one’s brain”, “to speak by card” 等[2](《英国文学史提纲》:第76页)。
总而言之,要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理解西方文化,对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就不能不有一定的了解。
四、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全新版)《大学英语》本身对于上述的西方古典文化极少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