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语教学中高耗低效的成因分析(2)
2015-10-12 01:03
导读:二、对不同语系间的关系研究不够, 心理上的"母语依恋","直译式" 教学法又不符合认识规 律,是造成外语教学低效率的又一原因。 在教育界有一个使用
二、对不同语系间的关系研究不够, 心理上的"母语依恋","直译式" 教学法又不符合认识规 律,是造成外语教学低效率的又一原因。
在教育界有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迁移,本文在此对迁移这个概念加 以讨论。所谓迁移应该是指学 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和科学方法表达和描述新 的事物或解决新问题的现象。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的能力, 需要不同学科的 共同培养。知识点和知识是每个学科中静态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能力是寻找 联系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新的环境有新的事物和新事物间新的联系,应该有新 的概念与新的事物对应,应该有新的概念间的 联系与新事物间的联系对应。在 进入新的情境或遇到新的问题时,我们要求学生迁移来的不可能是已有的知识 , 而是对新事物的概括能力和对不同事物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语言是为了交流感情和统一行动在有联系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种信号,这种信 号具有很强的约定俗成性。在 不同的语言之间,除去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少量被 互相称之为外来词汇之外,彼此差异巨大,各自独立形成大量 的词汇和语法体 系。根据上面对迁移概念的讨论,本文认为在这个方面,母语对外语教学无正迁 移可言。作为 第二语言学习的外语教学,肯定受母语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是一 种负面作用。下面我们对一个不辩的事实形成 的原因进行讨论。
成人和儿童迁移到一个有明显地方语言的环境中,儿童学会地方语言的时间 比成人学会地方语言的时间短 。这既不是儿童会迁移他的母语,也不是儿童的 语言发音能力比成人强。主要原因之一是儿童比成人更愿意学 习地方语言,因 为儿童不学会地方语言就无法与小伙伴游戏交流。相比之下,成人在这个学习地 方语言的过程 中有更多的母语知识可供迁移,成人有比儿童更强的迁移能力。 不愿意学习新的语言是心理上的一种母语依恋,在这种母语依恋情绪下形成 母语依赖习惯是外语教学中普 遍存在的。它是外语教学的一大障碍。消除在母 语依恋情绪下的母语依赖习惯,应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全面理解 。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正确理解"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对世界上“事物”的反映,任 何一门成熟的语言都能完整地 表达人类已知世界上的"事物"。只是由于地理 条件的间隔,各自形成了独立的"词、句"与"物、事"间的 联系。
2.正确理解"语言的理解"。学生完成了"语言的理解"实质上是要学生建 立"词、句"与"物、事"间 的联系,就是学生在听或看到一个语句之后,能 在大脑中出现对应"事物"的反映;在需要表达自己已知的" 事物"时能正确 地输出"词、句",这是对语言的运用。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是希望学生建立母语和外 语的联系。外语和汉语的“词 、句"不同,但都是对世界上"事物"的反映, 这是它们的共同点,这是构建母语与外语之间桥梁的桥墩,基 本框架如图1所 示。这个构建过程是要打通三者间的双向关系。只有学生构建了所示的知识 网络,学生掌握 的外语才是全面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做法是非常注重构建外语"词、句"与汉 语"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