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2016-01-04 01:0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以实
摘要:《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要求,突出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达到语言最终为交际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社会文化能力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着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
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而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跨文化交际。对文化所包含的这两个层面的熟悉、掌握、运用程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文化能力。
一、社会文化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要求也愈益迫切。另外,高职教育也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众多不足。例如:
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据调查,英语
高考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只认识6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1/4到1/3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
3.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
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用它来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既可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应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说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 1981: 194)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