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1)
2016-03-17 01:00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注意”这一心理现象,认为在英语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注意”这一心理现象,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导入、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对学生的评价以及课型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更好地利用好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注意 引起 课堂教学
1、前言
心理学中,“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二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前者是指自觉的、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发起的注意。后者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在潜意识下产生的,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才能扩大学生的“无意注意”。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学生集中注意力,选择注意对象,适应环境要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得到加强。然而,不同的刺激对吸引学生更有效,这一点也显而易见。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刺激学生,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教师要根据两种注意的特点,在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灵活地掌握、应用,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主要手段,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教师的各种不同导入会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
英语作为一门
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尤其是现在的新教材,内容大部分是关于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风俗习惯及文学知识等。老师应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或是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设施(如:电脑、电视机、投影仪、VCD、录像机、录音机等)进行教学导入,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教师还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Act)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使用问题导入法;也可以通过复习,以旧带新进行导入;对课文题目进行讨论,直接破题导入;还可以通过重要的语言点进行导入。各种不同的导入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备课还要备“人”,做到一开始上英语课,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然老师还得注重自己的穿着、仪表等各个方面。当你精神饱满,意气奋发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教室,踏上讲台,并满怀深情地、声音洪亮地说一声:“Good Morning”,会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为听课做好准备。3、讲课艺术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的重要途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教师站到讲台上,犹如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上,演员的演技是否精湛,舞台场景是否吸引观众,是决定演出成功与否的标志。当然,演员的演技要包括: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动作是否到位,表情是否丰富。同样,作为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语言、上课的动作、表情以及课堂情景的设置。这些因素将直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1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效方法。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使语言生动鲜明,逻辑条理清楚,做到内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举一些有趣的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避免从字典上照搬照抄)。恰当有趣的例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其次是我们教师说话要幽默、灰谐。根据内容起伏变化,不要平平淡淡、直叙其意。
3.2老师形体语言能吸引、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必要的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如常用的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摆首、手势等等。由于这些非语言行为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更为合适。如眼神的运用不仅可以与学生交流思想,而且能够辅助言语控制课堂。常用的眼神运用技巧有环顾法、专注法和虚视法。环顾法即用眼神环视学生,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其意识到教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全神贯注地听讲,还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验证教学效果,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专注法是把视线集中到某一位或某一部分学生,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控制整个课堂秩序。虚视法即似看非看,视而不见,把视线从学生处“收回”,这样便于减轻教学双方的心理压力,保持思路的清晰畅通,把教学活动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又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用点头、手势等形体语言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也可以在讲课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