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高职英语学习成效评价现状
2016-07-02 01:0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谈我国高职英语学习成效评价现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学习成效评价仍沿用传统方式,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学习成效评价仍沿用传统方式,过分注重纸笔测验,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的特征。通过对高职英语教育评价中出现问题进行的调查可知,只有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职;英语学习;评价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中学英语教材改革以来,各种有关英语教学的研讨会和报纸杂志都反复强调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强调不应把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与传授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高职教育领域开发出大量英语教材,所对应的教学大纲无不声称要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落实到实际教学上,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甚至完全不顾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教学大纲中的语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与教师在课堂中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之间有很大差别。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呢?显然,我们应对所使用的英语学习成效评估内容和工具加以反思。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学习成效评价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英语学习成效评价上,大多效仿同类全日制本科大学,用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或者针对大专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B级)的通过率来证明自身的办学能力,至于校内其他考试则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阅卷,教师一般是根据自己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效度。一方面,由于学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由于工作量太大没有精力组织听说考试。另一方面,师资力量并没有随着学校层次的提高而相应地加强,具有
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较少,而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又缺乏进修机会,致使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复杂,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外语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也不能相提并论,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学院若不重视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考评,学生更不会重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笔者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技师学院和江苏森林公安专科学校等学院以问卷和座谈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对学院英语考评制度的意见。问卷结果显示:92%的学生不满意学院的考试评价制度,100%的学生认为考试分数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外语水平,80%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并不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座谈中学生反映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一样看重分数,分数是评优、得到奖学金的绝对条件。比起中学教师来,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接触太少,师生感情淡漠。学生认为英语的听说能力很重要,但学院的教学与考试都不能体现这一点,例如,有些学生使用的是《新编实用英语》,这是一套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编写的注重英语实用能力培养的高职教材,学生反映,教师一般只讲其中的Grammar和Reading,Listening就是放磁带,Speaking则一般让他们自己看。也有的学生反映,教师开始时经常组织大家讨论、进行课堂会话,但由于与考试没什么关系,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大,组织起来有一定困难等原因,久而久之,师生都失去了耐心,未能坚持到底。由此可见,考试窄化了教学活动的范围,设计理念先进的教材的优点得不到体现。
笔者还对上述三个院校的部分外语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到教师对各种考试也存在各种想法。大部分教师承认纸笔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认为四、六级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破坏,但也不主张废除这些考试。笔者了解到,在职业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有多年英语考试失败的经历,对英语学习早已丧失信心,平时根本不学英语。对于大学英语教改提倡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新观念,职业院校的师生并不陌生,但把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与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则大部分教师不太清楚或者认为是期末考试听说部分的内容,有些教师认为它相当于平时成绩,至于这个分数是否公正则很难说,有时完全是教师的印象分,依据师生关系的优劣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