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1)
2016-09-03 01:21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体态语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
摘要:体态语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研究和使用体态语有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通过比较中英走姿、日语、体触行为的差异,分析讨论了由此产生的负语用迁移情况,试图找出跨文化交际中减少体态语负语用迁移的对策,从而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体态语;负语用迁移;跨文化交际
美国语言教学专家罗立言(John Rassian)创立的“罗立言教学技巧”中有一项“框子法”(voice,snap,point,look)教学方法,它试图以手势代表语言,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快练习节奏的效果。在使用“榧子法”时,教师边打榧子,边说出操练内容,紧接着手指甲生,目视乙生,并在甲生开始日头操练时将目光转向他。高一虹曾在其开设的应用语言学课上示范了“榧子法”,并表演了“罗立言教学技巧”中的其他几个技巧。其中包括拥抱、亲吻、装哭、下跪等动作,然而收到的学生反馈却一点不令人乐观,这项在罗先生的美国课堂中非常受欢迎的方法,在中国教室却引起轩然大波。
甚至学生做了这样的描述:老师用手一指,动作突兀,让人猛然一惊,而且里面包含着一些强暴的成分,你死盯着前面惊惶不定之人,感觉你的眼睛胀裂,流出鲜血。
“打榧予(snap)在
英语中是指“快”、“干脆”。罗立言利用“榧子法”这一动作,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生联系英语的速度。然而,在中国,打榧子往往和那些不良青年结合在一起,或是出现在歌舞厅里,协助创造一种气氛。这在传统的中国学生眼里显然是不合适的,即便该榧子法实验教学在改革开放热潮的今天,恐怕也难以被大部分学生接受。(高一虹,2000)
在“榧子法”中,教师除了:使用有声语言外,还使用了手势等体态语。教师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互为补充,使表达更为简洁,信息传递意义更加明确。“榧子法”等教学方法的效果在中美两国有如此大的差异,与两国的体态语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体态语是_个符号系统,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它常常伴随并辅助语言传达信息。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经常借助体态语手段来表达所思所想。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出现语用迁移的现象。这种迁移有可能帮助交际的进行也有可能阻碍交流。在前人的研究中人们多注重用语言手段进行交际时语用迁移的情况,注重利用语言交际产生语用失误的研究,极少关注非语言手段,特别是体态语的语用迁移情况。有鉴于此,本文将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试图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体态语负语用迁移的原因,以期能辅助交际的顺利进行。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 体态语的理论渊源
1 体态语的定义及分类
英语中与体态语相关的词有body language、body move-ments、gesture、body behavior、kinesics等;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体语学、身势学、身动学等。有人干脆用nonverb 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或paralanguage(副语言)、kinesiea(身势学)代替体态语,在讨论具体内容时也往往不加区分。严格地说上述术语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语(body:lan),包括英语中的body langugae、body movements、body behavior和汉语中的身体语言、手势语、态势语和体语;另一类是身势学或体语学(klnesic)
法斯特认为:“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Fast,1970)伯德惠斯特尔创造了kinesics一词用以指研究体语的学科。《韦氏新大学词典》将之定义为:“系统研究非语言身体动作(如脸红、眼睛动作等)和交际之间关系的学科。”萨莫瓦等说:“kineaics就是对身势动作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将这些动作行为形式化和代码化。”
《现代语言学词典》中kinesics的定义为:“符号学用来指系统地使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意义,特别是与语言的结合使用(例如是微笑还是皱眉都会改变一个句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