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6-10-12 01:19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谈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 英文歌曲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为
摘要: 英文歌曲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它们不仅能用于有目的的语言训练,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其潜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语言学习的意识。本文就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英文歌曲运用
1.前言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受,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采用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缺乏趣味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得被动,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教学效果差。
目前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很费功夫并且很乏味,成效比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些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其次,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欠佳,长久一直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另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够,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教学内容“灌”给学生。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要采取有效的办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改变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英文歌曲,不但能够使学生通过听和唱来学习英语,而且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的理论依据
2.1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2.1.1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相对于枯燥的记忆、背诵而言,学生更喜欢直观形象的语言。通过教唱英文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景结合,将音乐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2.1.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文歌曲引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符合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认识规律。英文歌曲把语言知识融于有趣的歌词中,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结合起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为学生搭起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桥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听歌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如在圣诞节来临之前,教师可选择一些与圣诞有关的歌曲如“We Wish a Merry Christmas”。在学习歌曲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的传统节日,重点介绍关于圣诞节的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学习掌握一些英美文化知识。
2.2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心理学原理和生理学原理。
2.2.1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感情的脑。听歌曲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刺激大脑,激活右脑,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还可以激活主管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能够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挖掘潜力。
2.2.2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认知心理学主张让学生在有意的情景中操练英语。生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听唱英文歌曲就为学生建立起了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其高度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发挥其潜在的能量,这就为学生轻轻松松地接受知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