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关联理论进行窄式阅读的探索(1)
2016-10-24 01:19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运用关联理论进行窄式阅读的探索(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阅读理解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外语习得中,它起着举足轻
摘要:阅读理解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外语习得中,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80年代,StephenKreshen以及Sperber和Wilson等先后提出了窄式阅读理论和关联理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运用关联理论进行窄式阅读,不但可以顺利渡过在阅读中遇到的词汇记忆难关,还可以克服句法和篇章理解困难,达到行之有效地习得语言。 关键词:关联理论;窄式阅读;外语;理解
一般来说,在外语学习中,根据阅读的方法和要求,阅读可以分为精读(extensivereading)和泛读(intensivereading)。精读也被称为分析性阅读,精读时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通过对课文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分析讲解与训练,精读可以使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举一反三地习得基础语言知识并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泛读又被称为综合性阅读,它是一种很强且接近于言语活动的阅读方式,强调在单位时间内多而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快速感知文字材料的能力,其目的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和语汇,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籍以提高阅读能力。由于阅读对于外语的习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习得词汇获取信息,语言学家又提出了新的阅读方式。
一、窄式阅读的提出
早在1980年代初Stephen Krashen等语言学家就提出了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的概念。这种阅读与精读和泛读的方式和要求不同,它主张阅读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同一体裁的作品(reading on the sametopic,books by the same author,and/orin the samegenre)。随后在2004年,Stephen Krashen又在语言学杂志上发表了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一文。在文中,Stephen Krashen指出:许多人在初学外语时,总是要广泛学习各种各样的主题和题材,直到学到高级阶段才专注于某一主题、题材或作者。人们认同这种学习方法的原因是,博览兼收于初学有益。而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是适得其反。AnsonYang讲到过thefirstfewpageseffect,是指在阅读外文著作时,困难最大的地方是在前几页,而这道障碍一旦翻越过去,书后面的部分就会读得越来越容易。归结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书中讲的是一个新的故事,而阅读者并不能很快适应作者的风格。因此,短小的篇章和风格多样的题材不但不能帮助阅读者跨越这个难关,反而会使他们更为困惑。显而易见,这些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者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兴致,从而使阅读者不能有效地阅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窄式阅读的优越性
窄式阅读的优越性表现在:它不仅能帮助阅读者克服在阅读文章及书籍中难进入状态的问题外,还能在以下两个方面促进阅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习得句法结构并记忆词汇。
第一,同一主题的文章,会在词汇的使用上有不断的重复。比如在谈论竞选时,相同主题的文章中常都会出现“candidate(候选人)”,“campaign(竞选)”或“voter(投票人)”等,这些词汇在不同篇章的反复出现,能加强和加速阅读者的记忆。此外,由于不同的文章作者会有各自的语言使用的习惯,故而这能帮助阅读者通过猜测词义的方法,习得很多相近词汇,比如说有的文章在写王室时会选用“monarch(君主)”而有的则会选用“theroyalfamily(皇室)”。这样,通过阅读,阅读者会很快猜测出词的意义并能区分他们的用法。
第二,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在风格上会非常一致。他会使用自己习惯的词藻和表达方式。这样,在阅读者阅读过他的第1部作品后,就会很快进入他第2部作品的情节。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思维模式会有明显不同,表现在篇章布局、层次安排、习惯用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第1次阅读某位作者的作品,阅读者不得不需要先花费一定时间去体会该作者的写作风格。特别是对于母语是汉语的阅读者,由于中西文化明显的差异,更会因为缺乏对篇章组织的敏感性,而形成阅读障碍。这样,如果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去读,就会在阅读他的其它作品时,逾越这层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