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2)
2016-11-22 01:21
导读:三、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依照知识点设计问题,学生的回答只是教学环节中的预设一
三、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依照知识点设计问题,学生的回答只是教学环节中的预设一环,他们的思维活动被限定在既定的框框内,没有创新和独特性。依照创新教育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交流的机会。反映到语言教学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思想和语言交流为根本目的,尽量少作或不作预设的标准答案。事实上,我国最早的教学著作《学记》,已经揭示出了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的道理。《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其大意是,教师要诱导,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要多鼓励学生,不去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启发学生的心智,但不要灌输现成的概念或结论。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和谐融洽,学生才会感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才肯积极地思考,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宋代教育家朱熹也阐述了相识的观点。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做一个引路人:“指引者,师之功也。”尽管教师地位重要,但终究不能代替学生来思考。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多发问,多思考,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向思维。例如,笔者在讲解American Dream 一课时,布置给学生的讨论题为:Do you think integrity, hard-working and determination are enough to make one succeed? 结合课文的内容,主人公Tony只身来到美国,白手起家,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似乎是上述观点的最佳佐证。但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且他们的回答确实既有新意,又言之有理。比如,有学生认为,成功需要依靠许多品质,并不仅仅是单凭勤奋、坚持就能够做到的。很多其他的品质,比如乐观、向上以及善于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结合到Tony本人,他不断创造机会并把握机会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功。从学生众口不一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他们在实实在在地思考。而且,把思考的结果用英语表达出来,既是语言学习的一次实践,又是对学习成果的一次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