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1)(2)
2016-11-24 01:08
导读:(二)教学方法误区 教学方法误区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授课文句型、语汇、语法方面,以及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上, 课堂组织、练习设计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误区
教学方法误区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授课文句型、语汇、语法方面,以及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上, 课堂组织、练习设计等方面存在典型的公式化、刻板化做法,现逐一列出。
1.教课文方面,重视语言形式,轻意义理解。常常把课文教学的重心放在学习语言知识上,把课文作为 一个分析语法、学习词汇、句型、单词的工具,使得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整连贯的意义被严重忽视,更不用说 涉及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大多数教师常常在串讲课文中穿插语法、句子、词组的讲练,导 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支离破碎。结果出现了“教课文不见课文”的现象。
2.在教句型方面,重结构,轻运用。句型教学的一般套路是把A+B=C这类公式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替换 个别词组,然后按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方式转换,继而要求能背会默。由于引入句型时缺少情景,机构操 练多而久,意义操练少而短,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定理”。学生精于模仿却不会正确使用(如 哪种场合、对什么人、怎样说)。显然这样的句型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简单的语法能力,后果是“学生在课堂 上操练得很好,而一出课堂就不会有效地使用语言。”(corder)。
3.在教词汇方面,重视中英对应翻译、词组搭配、单词辨义,轻视语音规则拼读、组句和造句。强调短 时记忆、机械记忆,忽视以句子为单位的意义记忆。结果,学生死记硬背,孤立地默写单词,却常常不会拼读 、造句和使用。
4.在教语音方面,重音素,轻节奏和语调。教师在教单词音标时比较留心学生对元音、辅音的正确发音 ,但对英语的节奏(包括节奏群、重读音节、弱读式、停顿、失去爆破、连读以及升降调)则缺乏应有的重视 。由于教师本身口头水平限制,较少用英语讲课并组织课堂教学,播放地道的英美人讲英语的录音带机会不多 ,造成学生听得少、练得少,开口易出错的局面。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5.在教语法方面,教师热衷于面面惧到地详细讲解规则和例句,却偏废了帮助学生把语言规则向语言技 能的转化。结果学生熟记了大量语法规则,由于练得少,没有形成习惯,往往掌握得不牢固,发挥不稳定。这 显然是把语法概念和实际运用分割开来,反强调学生理解,却忽略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运用。
6.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这普遍是个弱项。不少教师认为知识量增多,自然会转化为能力,用不着在 培养能力方面专门下功夫。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了的 学生绝不是少数。
7.在课堂组织方面,存在严重的“少、慢、差、费”现象。即教学内容偏少,教学节奏偏慢,教学效果 偏差,使师生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浪费不少。比如普通中学常常是初中一节课只教一个句型或几个生词,整节课 反来复去地操练却较少有实际运用;一篇短文分二到三节才串讲完。高中由于课文生词偏多(通常有五六十个 )而且课文篇幅长,教师们往往要花二个星期才讲完一课书。由于拖的时间太久,学生难免产生厌倦感,进而 影响教学效果。
8.在练习形式与方法的设计方面,概括地讲课常上机械性练习比意义性练习多;知识性练习比技能性练 习多;笔头练习比口头练习多;单项练习比综合练习多;集体练习比配对练习、四人小组练习、个别练习要多 。
从各种方法误区中不难看出语法翻译法是明显痕迹,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之深。这种种已不适应和 符合现代英语潮流的固有模式仍被视之为理所当然地普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教学方法优劣的标准不是 仅仅取决于其使用的普及率,而是依据其教学效率,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三)学习评价的误区
大学排名 本文所指的学习评价侧重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或语言。评价误区主要体现在评 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的内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