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2)
2016-12-14 01:18
导读:对于文化的界定还很多,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它没有人类的生物属
对于文化的界定还很多,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它没有人类的生物属性,只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杜学增 2000:3)它在非语言交际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因此要对非语言交际进行研究,必须要了解文化的定义。
2.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正如在语言交际领域一样,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完全两样的意义。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孤立地了解非语言交际而不结合文化理解,那么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交际,甚至会产生文化差异的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这样的冲突远比用错了一个语法规则所犯的错误要严重得多。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对于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 3.文化差异是非语言交际的重点
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相同的东西,例如,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打个哈欠表示厌烦,不感兴趣。至少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这样的。这些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交际时则更应该注意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交际被赋予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甚至是相距甚远的。例如,在有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并非表示“是”,而摇头也并不表示“不”的意思。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可见我们非语言交际的重点应该放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非语言交际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含义不同。例如,人们见了很小的孩子喜欢用手去轻拍,摸摸孩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表示对孩子的亲近和爱抚,表示对小孩的喜爱,而西方妇女却不这样认为,这样的行为让她们感到别扭,因为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行为是无礼的,是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的。同性男女间身体接触在不同的文化中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表示的是朋友间关系要好,亲密,没有不正常的地方。而在
英语国家,过了童年时期,同性男女间就不应该手拉手或搭着肩膀走路,这意味着同性恋,是会遭到强烈反对的。第二,相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行为不同。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等含义时,中国人喜欢摇头或摆手,而西方人则喜欢耸肩。叫别人“过来”,中国人通常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人喜欢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表示欢迎是各国习惯也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