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1)
2017-02-07 01:10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元语用意识是交际者在交际中选择语言、作出顺应时表现
摘要:元语用意识是交际者在交际中选择语言、作出顺应时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反应。元语用意识对语言选择的指导和调控作用最终会在语用层面上得到表现。由于对于不同的语言选择,元语用意识作用的程度也不一样,它们在语用层面上留下的“语言痕迹”(linguistic traces)的明显程度也会不同。在语言选择过程中,有很多语言手段可以标示元语用意识。本文是在Verschueren对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标示成分作的进一步阐述。关键词:元语用意识,标示成分,语言标示成分,副语言标示成分引言元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 awareness)是语用顺应理论的重要概念。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是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于1999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使用者之所以能够进行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语言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动态顺应过程。在交际中,人们作出语言选择和对语境顺应要涉及认知心理因素,即意识程度;而交际者在选择语言、作出顺应时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反应则是元语用意识。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Verschueren对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1999:189-195)作了初步的阐述,本文在这基础上对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作进一步的分析。元语用意识自然语言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反射性(reflectivity),即人们可以借助自然语言指称或描写语言本身,也称作自然语言的元语言功能(meta-language Function)。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意义的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或多或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尽管有时候语言选择是自动的,但在多数语境条件下语言选择和策略选择要受交际目的的支配。因此,人们的意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这就是一种有关语言使用的反射意识或元语用意识。 Verschueren(1999)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指导和调控。语言使用者在做出语言选择之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现形式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对它们做出相应的协商和调整,最后做出适当的语言选择。这整个过程都是在大脑中做出的,属于意识的范畴,又由于它发生在做出语言选择之前,亦即存在于语言使用这一层面之上,所以Verschueren称为“元语用意识”。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indicators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元语用意识对语言选择的指导和调控作用最终会在语用层面上得到表现。由于对于不同的语言选择,元语用意识作用的程度也不一样,它们在语用层面上留下的“语言痕迹”(linguistic traces)的明显程度也会不同。一般来讲,如果说话人有特殊的交际目的,他在做出语言选择时元语用意识往往会在较大程度上参与指导与调控,最终使做出的语言选择有明显的语用特征(吴亚欣,于国栋, 2003)。用来标示元语用意识的手段很多,有语言性的(linguistic indicators),也有副语言性的(para-linguistic indicators),有的是显性的(overt indicators),有的则是隐性的(covert indicators)。Verschueren对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1999:189-195)作了初步的阐述。他粗略地将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分了三大类:第一大类是转换语(shifters),一般是指一些指示性语言符号,如人称代词,其他的一些指示表达,动词的体、时、态、语气、情态等;第二大类是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这类语言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单个的词语,如however,actually,because,well等,也可以是短语或小句子,如you know, I mean,I guess,if I’m not wrong等等,这类语词的研究很多(如冉永平);第三大类称作语境化线索(contextualization cues),一般是指的韵律手段(prosodic markers),如重音、语调等,以及语码转换等。维氏的这种分类比较宽泛,还有一些标示成分未能包括在内,没有考虑到语篇层次上以及副语言方面的因素。笔者主张对元语用意识的标示成分作另一分类,标示成分可以分为语言标示成分(linguistic indicators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和副语言标示成分(paralinguistic indicators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中国大学排名 作为外显意义规避手段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