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评价在英语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实践(1)(3)
2017-02-13 01:07
导读:本节课表现满意与否 与上节课相比,有进步吗? 合 计 同 桌 评 议 班 委 评 议 评价表主要由学生先对自己一节课的行为进行自评,再由同桌评,周末由班
本节课表现满意与否
与上节课相比,有进步吗?
合 计
同 桌 评 议
班 委 评 议
评价表主要由学生先对自己一节课的行为进行自评,再由同桌评,周末由班委写出评议并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评价地位。根据评价表的内容,学生明白了该怎样纠正自己的课堂行为。在班上实行课堂评价后,英语课堂上的气氛空前高涨,那种参与活动的热情是非实验班级无可比拟的。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每个人上课都有机会表现自己,那种主观上不想学的学生也都渴望在评价表上给自己加分,而评价表内容的多元化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学生上课习惯逐渐有所好转。2.课外学习习惯评价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如果只是在上课时使用,根本不能得以充分运用。为了鼓励学生课后在听说读写方面自觉加以提高,对他们课外学习英语的习惯也需要引导。因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故取消了对课外听英语的评价。这里的课外学习习惯主要从口语练习、课文朗读、阅读、词汇积累、英语创作、英语信件、预习和作业等方面进行培养并评价。A. 口语练习评价班额过大,课堂时间口语练习难以得到巩固。口语练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课外使用英语交流的广度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凡是能用英语表达的绝不要说汉语。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或者用英语与教师交流,因我是班主任,课外交流的机会特别多。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尽可能用英语,不会的半英半汉也行。为此,特别组织了好友组合练口语的活动。除了在校内用英语交流外,也鼓励学生校外用英语交流。B.课文朗读评价课堂上学生用英语参与的活动机会很多,但朗读的机会相对过去少多了。英语是一种很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同时进一步熟悉课文。通过朗读评价,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推动学生开口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外有早读和天天读的时间,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开口,就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大声朗读课文。对于朗读情况,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凡是在组长处朗读完一个单元就加2分,能背诵优美句或者重点段的可另加2分,不会朗读但只要在组长帮助下能基本完成任务的都可加1.5分,一个组的成员都完成了朗读任务的,组长可加4分,成员另加1分。这样可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一起完成任务。一个没有朗读习惯的班级,要想课堂上学生能有多活跃是不太可能的。我曾在这些朗读时间查看过许多课堂上表现不理想的班级,发现很多学生都没有朗读的习惯,就是初一教室里也是鸦雀无声的,这样的习惯让人有些担心。初一尚且如此,到初三或者高中会怎样?而实验班级通过对朗读的评价,教室里总是朗读声此起彼伏,在教室外很远就能听见朗读声。C.词汇积累评价学生学习英语感到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词汇量太少,听不懂教师的全英语课。词汇量要求大,若只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兴趣和足够的信心,肯定只是杯水车薪,难以起到应用效果。有的教师每天不得已地监督学生识记单词,有专家形象地喻之为警察追赶小偷,弄得师生关系紧张,收效却甚微。如何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主动地乐意地识记单词,把识记单词变成一种自然习惯?这成了实验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着用中学的原则,通过学生课内课外对词汇的摄取情况做了评价,对学生扩大词汇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对课堂上掌握的词汇情况进行评价。利用无意识记忆,教师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单词,课后把该堂课新要求的词汇归类到自制的“词典”里,并要求能在以后的课堂中或者写作中用上这些新词汇,用过的词汇要在“词典”上注上符号。凡是把新学的词汇归到“词典”里的都可以加1分,运用了新词汇或者新句型的再加1分。每到期末评选出优秀的“词典”。b.对课外掌握的词汇情况进行评价。要扩大词汇量,仅掌握书本上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各种途径协助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掌握一些简单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学一些词汇。比如通过衣物上、玩具上学英语,看电影电视学英语,唱英语歌曲学英语等。鼓励学生把这些课外获得的词汇也纳入自己的小“词典”里面,期末看谁收集得多,用得多。c.对教材要求掌握的词汇听写情况进行评价。教材要求每个单元识记的单词二三十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分期分批的到组长那儿听写。凡是听写过关的都加1分,不过关重写过关的也加1分,重写不过关但只要坚持去写三次,每次都有进步的就可加0.5分。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