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课堂言语交际为学习者提供了参与交际的机会,保证了目标语输入与输出的质量和数量,促进了语言习得。分析了传统英语课堂会话模式,从课堂言语交际主体中的教师方面入手,探讨了三种打破课堂沉默实现学习者课堂上更为持续的话语参与的教师话语策略。
关键词:课堂言语交际 IRF会话模式 教师话语策略
中国的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地点,也是学生获得可理解性的目标语输人和运用习得目标语,实现有意义的语言输出的重要场所。从教师话语着手,分析英语课堂话语模式,寻求打破英语课堂沉默的答案,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
一、传统英语课堂会话模式及分析
(一)传统英语课堂会话模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师生活动的话语基本模式是:引发-反应一反馈,简称IFR( (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在这个结构中,教师向学生发问,学生做出应答,教师再给出信息反馈。例如:
T: Is the dog under the chair? Initiates
S: Yes, the dog is under the chair. Responds
T: Good. Feedback
IRF是一个基础性的话语结构,所谓的“基础”是指在传授知识的阶段,特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话语结构都至少由这三部分构成。在IRF结构互动方式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安排者。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在课堂中的权威地位。
(二)对传统英语课堂会话模式的分析
在中国国情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英语话语交际是由典型的三话步结构不断重复构建而成。在此IRF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配合教师,被动接受信息,学习者会遭遇三个问题:(1)与目标语的输人相比,目标语的输出太少,学习者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交际,不能真正意义上习得语言。(2)学习者始终处于接收教师提问和反馈的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处理信息,缺乏处理意外交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课堂话语三步结构无论怎样操作,都不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激发他们的认知处理程序。而且这种“鹦鹉学舌”的刺激一反馈模式最终都会让学习者厌倦。由此教师就不难理解在IRF话语模式统治下的课堂中那些令他们抓狂的“沉默”:教师提间,学生沉默不答;听报告或讲座时,学生只会埋头做笔记,从不提问;教师与学生交谈时,学生很少用“yes”和“no”以外的有声词来作答,然后就是无尽的沉默。近几十年来语言教学重心已从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转向交际能力。因此,改进课堂中的IRF模式,打破过去由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引起的课堂沉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