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民族地区英语听说习惯的培养(2)
2017-04-21 01:00
导读: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为原则,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用学生学过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为原则,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用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介绍将要学习的新语言,学生开始听的有些吃力,我就辅之以表情、动作等,帮助他们理解;用演示图片、实物等方法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如在教“take…to”和“bring…to”两个短语的区别时,我举了这样2个列子:“ Nancy, take my radio to my office,please.”“Boys and girls, bring your family photo to the classroom this evening, ok?”这样,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在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既可借助动作,也可借助简笔画进行教学,效果较好。我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做不同的动作,比如,扫地,读书等等,让下面的学生用进行时描述这些动作。这样,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说的勇气,提高他们说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师生之间基本可以达到配合默契的程度。与此同时,每节课前,我都要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讲台作值日汇报。报告内容有浅入深,如初一年级学生摄取的语言信息量少,他们除了完成日常的报告内容外,还可请别人回答问题及讲一些简单的故事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具,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活跃、主动地学习,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二、发挥新教材优势,做好口语训练
新课程的英语教材在总体设计上许多突破,比如: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十分重视英语的交际功能等。
这些都很好的反映了学习英语的重点,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口语训练时间和材料。但是民族地区学生听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虽无具体的新词句,但却听不懂内容。为此,听力训练可配置一定的情景,并在教学中主要介绍文化背景,这样,在听时思想就不会转不过弯了。众所周知,听的训练包括听音会意和听音辨音两项。前者说的是,听到别人说英语,自己能听懂;后者说的是,听到别人说英语,自己能觉察出他在语音、语调上的特点,会听也就会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口语录音带和听力录音带,以教材为本,辅之以课外拓展和补充。坚持经常听、反复听,进而达到听音会意和听音辨音的目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学生接受系统的听力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听力一样,说的能力同属于口语能力。在现代生活里,人们对口语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