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语教学与评价设计(1)

2017-08-04 01:04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英语教学与评价设计(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需要英语教师深入理解教学与评价
摘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需要英语教师深入理解教学与评价设计的理念,学习教学与评价设计的有关知识,接受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培训,发展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技能,并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问题,带着教学的实际问题,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设计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评价;教学设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批专业化的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需要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专业化的教学设计需要理解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专业化的教学与评价设计的理念、程序、方法和技能。从事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有必要学习教学与评价设计的有关知识,接受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培训,发展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技能。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教学设计的概念(一)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是一个专业概念,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研究者加涅,他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刺激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1]对此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学生学会了,那么他们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就能表现出期待的行为。基于上述思路,加涅提出了“Instructional Design(ID)”的概念。之后,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围绕着“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并形成了一门教师的专修课程。布里格斯(Leslie J.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所谓“形成传送系统”指的是:教师如何收集、分析、组织、整合、编制必要的教学信息。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也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2]从英语教育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包括:(1)提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2)实施系统的专业设计程序;(3)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4)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5)确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6)规定和发展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过程;(7)组织必要的教学资源;(8)构成有利于过程监控的教学评价。(二)教学系统化的设计教学设计研究者在加涅“ID”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进程中,“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技术化水平不断被发展和丰富。国外研究者(Walter Dick等,1986)提出了“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概念,即“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ISD)”。[3]“ISD”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这五项内容。“设计”既是对教学设计的总称,又是指其中一个环节。“ISD”模型自198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作为一门课程推出后,受到包括加涅在内的很多教学研究者的认同,并逐步被普及到教师发展课程之中。我们认为,“ISD”模型,对于我们当前实施《课程标准》,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三)教学系统化设计的重要性在当前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实施教学系统化设计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个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整体规划教学。“ISD”可以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在教学的整体构建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备课”的水平上。2.有利于系统推进教学。“ISD”可以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到教学的整体进程上,而不仅仅探讨“一节课”的成效,虽然一节课也是很重要的。3.有利于微观调控教学。“ISD”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具体的教学调控方法。4.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ISD”可以帮助教师使用具体的技能技巧改善活动设计,优化活动管理。5.有利于全面评价教学。“ISD”本身就包含着评价设计,系统的评价设计可以促进教学的优化。6.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ISD”融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教师接受“ISD”课程的培训后,在教育思路、教学设计水平、教学评价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提高,上“ISD”课程比仅仅接受语言教育理论要更有实效。二、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设计程序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设计程序的系统化。系统化教学设计要有序、严谨、务实。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一)分析学生需求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说,我们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具体分析来针对性地确定新授的内容,强化训练的内容、巩固的内容和拓展的内容次序和比重。同时也要分析学生和环境,比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前的情绪、主要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班的环境和条件等等。(二)确定语言学习目标语言学习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三个方面。教师要做的事情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应用这几个方面融会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三)设置真实行动目标行动目标也可以称为任务目标。设置真实行动目标首先要确定话题,在确定话题之后就要考虑它所使用的语言,同时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要达到什么目的,其中还要涉及人际关系和情景互动,采用什么样的行动,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下面举一个实例。主题是Shopping(购物)。围绕购物这个主题,我们要考虑使用哪些语言,同时考虑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购物自然要把情景设置在商店里面,人物主要指的是售货员和顾客,他们通过卖和买之间的语言和行动的互动,最后实现购物的目的。为了把目标落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就不能仅仅笼统地讲:“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购物”,而应当把Shopping的主要行动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询问或提出购物的需求Can I help you?/I want to buy a shirt.──了解或提供商品的信息What about this one?/It’s nice ,but it’s too big.──选择商品Can I have a book at that one?Yes,here you are.This is a new type.──询问或提供价格How much is it?/It’s 98 yuan.──成交OK,I’ll take it.Here’s the money.Thank you.Here’s the change.──结束购物行动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Goodbye.Goodbye!(四)组织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为实施教学目标服务的,包括主体资源和辅助资源,主体资源又包括规定资源(主选教材)和自选资源(教师自主开发)。教师应当从教学系统设计的整体构想上完成教学资源的整合,超越所谓“教科书”的传统框架,能动地品评、选择、重组教学资源,自主地利用其他可用的资源。(五)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比较熟悉的课题。但是,教学过程设计有经验型设计和系统型设计的区别。前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步骤的排列上,后者则有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之分。宏观设计是对一个学习阶段或更长的教学时间跨度进行过程设计;微观设计则主要涉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另外,经验型设计的教学步骤,只是一个线性程序,即A B C D ...等;系统设计则系统采用网络系统程序(图1)。图1(六)选择学习活动类型活动在课堂教学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学段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适合他们学习的活动。比如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哪些是真实的活动,哪些是属于游戏性的活动,哪些是操练性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形式:是个人的,还是结对的;是小组的还是全班的。所以在选择活动的类型以及学生活动的形式上要注意高效、务实、多样。(七)设计评价方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是交替实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涉及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和评价应融为一体,我们可以通俗地解释“一体化”(Alignment)概念:Whe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ccur and where assessment occurs.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当系统考虑下述问题:如何确定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如何观察和收集有关学生表现的重要信息?如何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式诊断学生学习行动?在设计评价方案时,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效能。评价设计应当包括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学生采取自己活动的有关信息的方法设计,学生应当实施小组评价设计。(八)媒体的运用我们这里说的媒体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常规媒体和现代技术媒体。随着IT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即电脑)型媒体已被广大英语教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其中不乏精彩的媒体作品设计。这里,我们倒是有必要强调一下对常规媒体的有效设计问题。事实上,教学系统化设计(其中包括过程评价设计)也应当系统地处理常规媒体(板书、简笔画、挂图、卡片等)的系统利用问题。教师应努力将常规的媒体与现代的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在“ISD”中,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三大重点课题。我们首先研究一下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参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4]依据综合语言的目标,我们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一)语言知识目标语言知识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语音。英语音素(元音和辅音)、语音拼读规则和语调是语音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设置语音目标主要是在课程进行中系统安排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而且重点在操作。●词汇。词汇目标涉及词汇量、基础词汇目标(按Cobuild语料统计为700词)、词汇拓展的等级划分、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项目以及词汇的主要用法等。●语法。语法目标需要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并以句型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语法条块(如名词、动词,时态等)的具体学习项目(即具体目标)。语法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对语法知识的细分,同时还要注意把语法形式、意义和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功能。功能项目目标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日常交际用语。功能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布功能项目。●话题。所谓“话题”目标指的是按话题确定以上几项知识内容的生活归属。我们可以称之为“话题知识”。这是一种新的知识分类办法,具有按照实际生活需求组织语言知识的特点。(二)语言技能目标技能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已经做了具体的划分和等级界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依据《课程标准》把微技能(Micro-skills)合理地安排在各个学习阶段中。这里,我们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涉及的主要的学生表现进行一下简要的描述。●听做反应。技能达标的最初级水平是依据输入信息作出恰当的反应。听的技能的初级表现是听做反应,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听做反应的一种,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听做反应,如Listen and do,Listen and paste,Listen and make等。●说唱反应。学生在儿歌、小诗、绕口令等说唱和表演中来实现语言技能的目标,通过说唱来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此类反应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对话表演。学生学习会话的初级水平是理解对话,理解的具体表现可以是表演。表演并不是真正的对话,但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对话的过程。●角色扮演。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实现的技能目标是角色扮演的具体行动。角色扮演比对话表演的水平要高一些,因为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已经不是“念台词”,而是以特定角色来模拟教材中的示范性对话。这里有更加灵活的实际表现。●情景反应。情景反应是一种对特定情景的随机反应性行动,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来言”和“去语”却发生在具体情景中。此时的学生表现已经可以脱离教材中的示范对话。●口头交流。在积累了上述表现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口头交流了。口头交流的特点是完全按照语境要求有目的地倾听他人并有目的地回应他人,同时有目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景性和随意性是口头交流的本质特征。●读做反应。学生接受书面信息,然后做出相对简单的反应,如Read and choose,Read and number,Read and match,Read and made...●阅读理解。实际上,读做反应也是阅读理解。但只是相当于初级的理解。所以,我们把读做反应从阅读理解中分离出来。为什么?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能够做到的是简单的读做反应,然后才能对一个表述的较为综合的意见,作出自己的理解反应(如选择、回答、圈点、排序、配伍),虽然这样的行动反应本身不一定复杂,但它必须建立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读写反应。读了书面信息,根据情景和沟通目的,再写点什么。这一表达高于“读做反应”和“阅读理解”,因为它要求学生既要输入、理解信息,又要输出信息──写出他之所想。●书面表达。在技能表现的等级排序中,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位于最高层次。因为它们是真实的语言沟通活动,是语言教育在技能上要求的最终目标。(三)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态度是可以评价的,这是我们坚信的一条原则。因为情感态度可以有各种外显的表现。概括起来,情感态度的表现可有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的信心。学生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且在受到某些挫折后,仍然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的行动可以验证他们持续的信心。●浓厚的兴趣。学生非常关注一件事、一个学习活动、一种言语表达情景,愿意投入到活动中去,并总是十分主动地作出参与的行动,这就是浓厚兴趣的表现。●积极的态度。学生爱学英语,喜欢自己的老师,喜欢自己的小组,愿意参加小组活动,这些都是积极态度的表现。●明确的动机。学生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表达。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有一种急于尝试的渴望,有一种主动行动的冲动。基于这些内心活动的听、做、演、说、写、交谈努力等都是明确动机的表现。●丰富的情感。我们强调真实自然的语言运用,强调动情地用语言做事。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能够本色地显示自己的感情,能够适应具体情景表现出应有的感情,伴随着内心情感的起伏,学生能够显示特定的表情、姿态、手势和人际互动,这些都是丰富情感的表现。●有效的配合。情感态度是在人际间存在的状态。所以,情感态度目标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行动配合,有效的配合是基于良好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的。(四)学习策略目标学习策略在目标设置上应体现出具体的学习技能,教师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学习策略目标。●明确学习问题。学生应当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做这些?”“我做这些有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怎么解决?”“我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计划学习时间。学生应当学会时间管理。计划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目标,而时间管理是规划自己行动的前提。其中包括:“我下周(月)做什么?我把主要时间用在什么问题上?”等等。●学会记笔记。记笔记是一种信息管理方式,这项技能应当从小学抓起。学生应当学会摘记,使用关键词语、整理要点、概括教师指导的要领,速记行动过程,使用表格,使用符号等。●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讲意识到困惑和问题是一回事,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另一回事。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小组互动。合作学习需要有效的学习技能的支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小组互动。具体内容有学会领导一个小组,学会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学会求助小组集体的帮助,学会帮助小组中的伙伴,学会配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等等。●积极与教师配合。学生应当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学习策略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主动呼应教师,主动参与教师引发的活动,主动提出问题,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的资源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应当能够知道工具书的功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工具书,能够用工具书查找信息,解决疑难问题。●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起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五)文化意识目标《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意识的七个方面: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包括双向内容,一方面学生应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要素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知道如何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介绍给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了解各国文化特点。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都引入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单元话题的内容编制各国文化特点的具体目标。●了解交流的礼仪。教师应当为单元教学安排了解和演练社交礼仪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的具体知识,同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进行社交礼仪的实践。●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各国生活习惯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应当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并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尊重他人行为规范。尊重他人习惯,遵守行为规范,也是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比如,影响他人,应表示抱歉;他人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表示感谢;在公众场合不大声讲话;等等。●介绍中国社会的良好风范。尊重英语国家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与介绍中国人的优秀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风范,是文化意识目标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学生应当能够告知外国人自己国家的节假日、生活习俗和文化观念。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