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中学英语学习及英语教学的影响((2)
2017-08-07 04:27
导读:(一)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美国 心理学 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
(一)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美国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积极肯定的情绪。”[3]
一个中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之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充满兴趣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东西,往往掌握迅速,记忆牢固。
兴趣激发求知欲。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兴趣培养成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英语学习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兴致勃勃的潜心学习。
(二)个性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能力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勤奋、自信、有首创精神、有坚强毅力的人,一定能获得较大的进步和成功;而一个懒惰、自卑、墨守成规的人,将会失败。能力平常但性格水平高的人,可能有较大的成功;而能力强但性格水平低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却较小。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文学家、
政治家、教育家等,都是有较高能力又有较好性格的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因为一个具有良好的性格的学生,他必定是自制力强、责任心强、沉着冷静。他们一般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认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对生活中的不顺心事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能妥善处理,而不去斤斤计较。由于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中,所以学习成绩就较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个喜欢社交,健谈活跃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是往往会抓住机会,大胆实践,他们因此能够赢得较多的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学习效果也必将因此而突出。不难想象,一个性格内向孤僻的中学生肯定很难做到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学。一个粗枝大叶、麻痹大意的中学生,在写单词时,不是记错字母就是漏掉某个字母,这样,根本就无法达到听、说、读、写全面掌握和应用英语的教学目的。
对此,在起始年段的英语教学中,首先得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性格、端正的学习态度,进行语言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双重培养,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厚实基础。
(三)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大部分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的动机是由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这一外在诱因和中学生的主观愿望(如升学、出国等)这一内在动因相结合而构成的心理效果。从宏观上讲,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就好。
当然,正确的动机要取得好的效果,其强度要适宜,否则,物极必反。有些中学生平时的口语、笔语能力都很好,但在参加考试或竞赛时,成绩总是不理想。还有有些中学生在听一段比较容易的听力材料,或看一篇比较容易的阅读材料时,如果高度重视,提高自我要求标准,失误就很少;而对于比较难的听力或阅读材料,越是希望一字不差地听懂或读懂,结果反而始料不及,令人失望。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心理调控,缺乏动机强度的合理运用。从心理角度讲,当动机爆发时,会出现情绪紧张注意范围缩减,甚至思维中断,这样,在关键时刻,动机强度越大,反而影响正常智能水平的发挥。而轻松的心境更能保证认知能力的正常发挥,或产生灵感,超常发挥。总之,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与英语学习,只有适中而恒久的动机才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习者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就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