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1)(2)
2017-08-09 02:36
导读:无需别人干涉,甚至父母,而且这些私事完全受到法律保护。然而这些属于美国文化隐私范畴的事情,在中国却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们往往受到社会
无需别人干涉,甚至父母,而且这些私事完全受到法律保护。然而这些属于美国文化隐私范畴的事情,在中国却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们往往受到社会,他人的关切,人们允许涉足他人的生活领域,不仅不为过,反而天经地义,是关系亲密,互相关心的表示。类似“多大岁数了?”
“工资多少?”“天凉了,多穿些衣服”,等等,都是表示对别人的关怀。这种话使人感到温暖,安全,人情味十足,绝无多事之嫌。因为这些言语行为已是群体取向,重关系的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对于美国人就是对他们隐私权的侵犯,难怪他们听了这些话后会不高兴。因此,我们翻译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他们改为
英语惯用语。在美国文化中,恭维言语行为可用来完成诸如“评价”,“欣赏”,“开始谈话”等多种功能,同时,它又是建立平等关系的手段。
但中国的恭维言语行为可能体现在反应方略,使用频率,所涉及的话题以及协同过程。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技英语中的
美学修辞及其翻译
汉英语言差异与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