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广告翻译原则(4)

2017-08-12 06:20
导读:译文1:China Unicom links China with Chinese Knot. 译文2:Chinese Unicom binds Chinese together. 中国结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其渊源久远。它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

  译文1:China Unicom links China with Chinese Knot.
  译文2:Chinese Unicom binds Chinese together.
  “中国结”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其渊源久远。它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史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 充满情感的字眼。与其有关的词汇,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都给人以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中国联通用“中国结”作为其广告宣传词,既含有连接千万家之义,又能有效地激发民族情结,具有深远的宣传交际目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结”并没有这样的意境和功能。简单的一个“knot”无法给读者带来“连接”、“团结”之联想,反而会令人联系到“死结”这个概念。因此,译文1尽管传递了原文的信息,但是并没有实现功能对等,无法达到宣传目的;译文2没有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而是根据原文意境和宣传目的对原文重新创造,简洁明了,通顺达意,在功能上取得了和原文的对等,也实现了原文的交际目的。
  例二:惊世之美,天地共造化。修身,齐家,治业,行天下。帕萨特,成就明天。(帕萨特汽车)
  显然,该广告模仿了《礼记》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念。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该广告借用这一理念,旨在说明帕萨特汽车帮助驾驶者“修身”、“齐家”、“治国”和“行天下”,来体现帕萨特汽车对人生所有重要时刻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理解这层文化内涵,才能够在翻译时,根据原文意境,顺利组合译文,使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达到对等。试译为: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It’s your starting point. Your family starts here. Your career starts here. Your world starts here. Passat, Excellence beyond earthly worth.

  从以上例句不难看出,广告所包含的深层文化蕴涵深深地影响着广告的语言形式以及表达特点和习惯。因此,仅仅对两种语言的掌握并不足以保证深入、有效、灵活地再现原文广告。为了自然得体地表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以及广告信息,使其实现和原广告的功能对等,译者还必须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并斟酌权衡,巧妙处理译文。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保证产品形象和信息的准确传递,实现广告的交际功能和预期的宣传目的。
  
  三、结束语
  
  尽管奈达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圣经翻译之上,但是功能对等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圣经翻译方面,它在众多文体的翻译实践方面都行之有效。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传情功能的文体,广告最重要的功能是劝诱功能。而广告翻译需要达到的效果在于能够有效地传达劝诱功能,实现广告的宣传目的。在这方面,“功能对等”理论非常切合广告翻译的特点。因为它总是把读者的反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交际功能作为其翻译目的,认为“如果读者不能够适当地对译文做出反应,那么不管产品在理论上宣传得怎么好,这样的译文都不能被接受”。很显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作为广告翻译的标准。
  
  参考文献:
  [1]Ma, Huijuan. 2004.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2n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Malowe,Michael.2004. Against the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http:www.bible-researcher.com/dynamic-equivalence.html
  [3]Nida,Eugene A. 2001.Language and Cultur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Nida, Eugene A & Taber,C.R.1969.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J.Brill
  [5]Waard.J.de & Nida, E.A.1986.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ng. Nashville: Nelson,) vii-viii.
  [6]Wells, William, Moriarty, Sandra & Burnett,John. 2006. 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7 th ed). New Jersy: Pearson Education
  [7]http://www.fashion.cn/content/content.jsp?typeID=1345&infoID=1248
  [8]http://auto.jxnews.com.cn/article.php?newsid=1549

上一篇: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的商标词翻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