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语用交际模型探析

2017-08-17 02:4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语用交际模型探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毕业 摘要:当今社会英语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师
毕业

摘要:当今社会英语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师要想办法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文章把W。Barnett Pearce提出的情节能力系统和许宏晨提出的LCP交际模型应用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探索英语教学的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文化理解;语用;英语交际能力;

Language、Culture and Pragmatics Communicative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LI Xiao-zhen(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Zhoushan 316021,China)Abstract:English is quite important in today’s society。English teachers need to find means to improve theEnglish class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students’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componentsin episodic competence system proposed by W。Barnett Pearce and the LCP communicative model proposed byProfessor Xu Hongchen to practical English teaching,and explores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good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culture understanding;pragmatics;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1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此前提下,大学外语教育正趋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今天的高等教育有内在的需要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亦即高等教育,像经济1样,已形成1种国际体系。”[1]经济全球化必然驱动着大学外语教育的国际化。传统的英语教学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此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聋哑英语”、英语各项技能发展严重失衡等问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用人单位对会使用英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对此,W。Barnett Pearce“情节能力系统”[2]和许宏晨提出的LCP交际模型,即Language(语言)、Culture(文化)和Pragmatics(语用)3要素相结合的交际模型[3],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1基于情节能力系统的LCP交际模型W。Barnett Pearce把情节能力系统分为3个方面:(1)理解交际“脚本”(script)的能力;(2)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3)遵循交往规则的能力。根据这3种能力,许宏晨提出了LCP交际模型,即Language(语言)、Culture(文化)和Pragmatics(语用)3要素相结合的交际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言是交际所使用的工具,用它来实现交际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伴随着语言的1些非语言特征。英语教师就是教学生用英语这种工具来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所以说,学好英语这种语言工具对良好的交往是必要的;文化是交际所发生的场景,规定了交际中双方所应遵守的程序和文化习俗。我们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总是在1定的场景中产生的,这个场景包含了交往双方所带有的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语用在这个模型中是广义的,它指的是交际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即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英语教师所教出的学生能否用所学的英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很好地进行实际的交往,达到交往的目的,这种能力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2 LCP交际模型的启示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情节能力系统和LCP交际模型的组成和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遵循以下几点。2。1重视英语语言教学Language(语言)在情节能力系统中应该归属于第2个能力范围内,在LCP交际模型中是第1要素。人们只有学会了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进行交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的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先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这些主要的知识,还有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语言知识的学习最好是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学习。2。2注入文化教学Culture(文化)在情节能力系统中应该归属于第1个能力范围内,在LCP交际模型中是第2要素。任何1个国家或者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生活方式等,这1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差异。对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异之处及其对语言的影响,这对培养交际能力,特别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入文化教学,使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禁忌,为今后在实际交往时扫除文化上的障碍和尴尬。2。3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Pragmatics(语用)在情节能力系统中应该归属于第3个能力范围内,在LCP交际模型中是第3要素。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乃语用能力。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景,例如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使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1个重要目的。不难看出,语言、文化和语用是基于情节能力系统的LCP模型构成因素中重要的3个方面,因而,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实施这3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提高的,教师上课要有理可依,但不能死板教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灵活运用已有的理论。3应用建议3。1督促和抽查学生对词汇、语法、语音等的掌握情况对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小学和中学教师要比大学教师做的好。大学教师,包括大中专院校的教师,不是很重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学习情况,像词汇、语法这类语言知识,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过问较少。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能够自学这些知识,效果也不错。但是,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尤其是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了老师的督促,他们便放松了对语言知识的记忆,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等到用英语交流时才发现自己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从而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02届轮机班学生的毕业招聘面试时,OOCL的面试官向学生问了许多问题,学生们都答得不错,但有1个问题让很多学生摸不到头脑,考官问:“What are the facilities in your school?”学生当时就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该句子中1个单词难住了学生,就是facility。其实,这个单词学生在平时接触过,但没有记牢,也不会运用,因而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就出现了障碍。由此可见,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英语教师不能把词汇、语法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不是重点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去记,必须经常督促并时刻提醒学生重视语言的学习。在职业类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教师更应该花时间教学生朗读单词,抽查背诵情况,让学生把语言知识学好,为以后的交际打好坚实的基础。3。2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教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很容易发生误会和隔阂。在交往中,人们往往倾向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比,并按母语文化的主体认识及思维方式或价值标准加以取舍,以符合本国文化的模式。为了解决因这类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在教学中就要介绍民族文化习俗和各国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学生了解交际双方的价值标准。教师着重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讲述文化教学的内容,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背后引起误会和文化冲突的潜在因素,并培养学生理解这些文化因素,自觉调整固有模式,以免交际双方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对方从而出现不得体的交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这些媒体,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感受到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了解文化的差别,提高交际水平。3。3用真实的材料和情景作教材来教授英语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英语,那么就应该用真实的材料和情景来教授英语,而不是用脱离现实的虚假的句子来讲授。在真实的材料中,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到外国人是怎样使用英语的,才不会用自己的思维来创造英语句子,闹出笑话。在2007年全国高中生迎奥运英语口语比赛中,有1个题目是编故事,1个学生当场编出了这样1个故事:“Susan has a servantand they get on a train…”他的思维很敏捷,语速语调也很美。讲完故事后,1个外国评委评论说:“servant是奴隶的意思,在现在的社会人们不会有奴隶为自己工作的。你说的意思应该用assistant(助手)较合适。”这个例子是1个语用方面的错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学习英语不应该自己造句子,而应该把词语和句子在外国人实际生活中的用法了解了才能用好。所以给学生用的教材和情景应该是真实的。教师应该不断告诉学生外国人的1些习惯,以免学生在交流时发生语用方面的错误,比如不能随便问女士的年龄、不要询问对方的私生活、用餐时不用太客气等等。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真实的情况,在实际运用语言时才可能少犯错误。综上所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要靠语言表达、文化理解和语用交往3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互相学习,彼此交流及发展的机遇。在平时上课时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学生介绍外国文化和风土人情,用真实的材料和例子来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真正使用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参考文献:[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生活·读书·新知3联书店,2001:171。[2]W。Barnett Pearce。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Making Social Worlds[M]。Harper Collins CollegePublisher,1994:30。[3]许宏晨。基于情节能力系统的LCP交际模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2。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口语策略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