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影响(1)(2)
2017-08-22 03:37
导读:二、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因素。花在单词和课文讲解上的时间长,学生上课开口说英语的时间
二、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因素。花在单词和课文讲解上的时间长,学生上课开口说英语的时间比较短,尽管很多老师意识到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但实际上采取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内容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的时候,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关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等现象。
新世纪伊始,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新《英语课程标准》,从英语课程的情感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教学,它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他们英语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和形成他们的积极情感,做到认知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的和谐、互动和统一,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当代外语教育思想。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为在教育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者。因此要解决英语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情感问题。情感因素涉及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涉及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阿诺德(J.Arnold,1999)认为,解决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具有两种重要意义: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和促进人的发展。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外语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为,人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同等重要。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情感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策略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一直等情感因素的策略。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策略,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学习外语的的信心;对学习外语有积极的态度;认识外语学习的意义;善于发现外语学习中的乐趣;在外语学习中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使用外语时不怕犯错误;注意并调整外语学习中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乐于向其他学生提供帮助等。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组成因素,有人甚至认为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源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指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外部因素。例如,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会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从而提高他们进一步努
力学习的积极性。内部动机指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动力,如对所学科目的喜好,对老师的喜欢是最直接的驱动因素。
不过,即使学生已有了内部动机,要使其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动力,也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的需要由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成为实际上起作用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采取的方式和主要措施有下列几种: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一)、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