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文化习得也是语言习得的一部分。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因素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如何在外语教学领域里进行文化教学是中国外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比较不同的文化教学策略,寻找有效的文化教授方法。
关键词:文化教学 比较 文化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在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一门外语,仅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是无法满足同外国人实际交往需要的。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易导致交际失误。在中国,随着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说的介绍引进,许多学者致力于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内容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张占一等独树一帜地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胡文仲,高一虹指出,“就‘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而言,我们主张二者并重,且应将知识文化贯穿于交际文化的传授之中”。Kramsch提出了“多元合一”的文化观:过去以国为界的单一民族文化的描写已经不符合当今现实。此外,顾嘉祖,王斌华从知识、行为和意义这三个方阐述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不管是借鉴还是白创文化教学中的文化界定,国内学者越来越注意文化定义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文化教学的实际操作。
1.交际文化的提出和应用
文革之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有着人文主义的传统。高校外语系一般会开设英美文学史,英美国家概况等有关“知识文化”的课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人们认识到仅有的“知识文化”不能解决实际同外国人交往的需要,而且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会犯一些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错误。从70年代末、80年代处开始,交际教学法被介绍进我国外语教学界。广州外国语学院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从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到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作了交际法教学的全面实验。国内一大批学者,如浦小君、陈林华,袁霁等致力于推广交际教学法。现在,从小学英语开始,情景对话的操练就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头戏,这可以说是交际教学法的一大功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