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功效与原理论文(2)
2013-07-09 01:11
导读:现代音乐疗法的实施,基于下述基本原理:(1)同质原理。研究者发现,如所用的乐曲能够与患者的情绪、精神节律相同步,则能令患者接受,并发挥其
现代音乐疗法的实施,基于下述基本原理:(1)同质原理。研究者发现,如所用的乐曲能够与患者的情绪、精神节律相同步,则能令患者接受,并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这一发现被称为“同质原理”,并成为心理学音乐疗法(亦称心理音乐疗法)治疗原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同质原理,在人们兴奋、焦虑、愤怒等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音乐乐曲,就会使兴奋的人感到镇静,焦虑的人感到有所发泄,愤怒的人感到心中的怒火在逐渐熄灭。(2)精神发泄的效果。应用同质音乐,一过性的情况恶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状况很快即可饱和,并通过患者自己的发泄唤起自身的自我治愈力发挥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之为精神发泄,它是内心世界的语言,是对危害躯体健康的东西所进行的发泄,起到的是“净化”的作用。(3)弛缓效果。旋律丰富的乐曲可使人们养心安神,让紧张状态松弛下来,有缓和人们身心紧张的作用。有人还对听音乐前后及听音乐时的人们,分别进行脑电波测定,发现在听音乐时和听音乐后α波明显增高,提示人处于安定状态,说明音乐有弛缓作用。(4)非语言通讯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语言所难以传递的、只能意会的东西。如“情绪”这个错综复杂的抽象概念表现为各式各样的现象,如复杂的感情、无比的悲痛、常常的烦恼、忧郁、憎恶、述不尽的不满、难言的压抑、快乐的心情、愉快的气氛、起伏的心潮等等。音乐则是达到这一目的最适当的手段。尤其是对于因各种障碍不能用语言交流的患者采用音乐疗法,音乐便成了他们感情交流的唯一媒介。 3 音乐治疗的实施
目前音乐治疗的大致用法可简述如下[4,5]:(1)用轻快活泼的音乐鼓舞振奋精神力量,可治疗精神呆滞症、老年性退化麻痹症、消极自我封闭症等。(2)用柔和、优美的音乐,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可用以治疗失眠症、抑郁症、挫折感等。(3)用不同性质的音乐先后演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抑,转变人的心理状态。例如对于躁狂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然后逐渐转换为平静的音乐使其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