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从轮歇种植、轮歇地管理、轮歇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等方面,对砂仁开展轮歇种植模式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砂仁的轮歇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砂仁;轮歇种植;休闲期;土地管理;病虫害防治
阳春砂(AmomumvillosumLour.)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林中荫湿处,分布于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多为栽培。目前西双版纳在天然林下种植阳春砂仁,其生态后果已引起了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1,2]。笔者认为阳春砂仁轮歇种植有其理论基础及生态学意义[3],一些学者也认为轮歇种植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较好方法[4~6]。有关砂仁轮歇种植的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能对整个砂仁轮歇种植周期有所帮助。
1改变砂仁栽培模式的必要性
据报道,目前国内砂仁种植模式主要有:热带雨林+砂仁、杂木次生林+砂仁、杉木+砂仁、橡胶+砂仁、芭蕉+砂仁、竹林+砂仁、纯砂仁等种植模式[7]。阳春砂仁自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性雨林中栽培以来,发展速度很快,至今种植面积达7333ha,产量可能超过全国总产量的70%。近年发现砂仁种植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等有明显影响[8,9],主要表现为:物种流失、群落结构变得简单以及环境恶化。其次,在竹林、杂木林次生林、芭蕉、橡胶林下,甚至非林地情况下也可获得稳产高产,说明热带雨林环境并非是种植砂仁的必要和唯一条件。为保护我国原本面积不大且又十分珍贵的热带雨林资源,从砂仁的可持续生产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长远利益来考虑,改变传统的砂仁栽培模式十分必要。
2软歇种植
在1950年以前,居住在西双版纳半山区和山区的少数民族,如拉祜族、基诺族、瑶族等民族则以轮歇农业作为主要的生计方式,只有少数哈尼族和布朗族种植水稻。直到20世纪80年代,轮歇农业面积还比灌溉农业的面积大。虽然轮歇耕作没有被政府禁止,但是它仍然还是在逐渐衰退。轮歇耕作的衰退主要是逐渐把轮歇地改为经济作物的种植地。传统的轮歇农业是刀耕火种,通常把树木砍倒烧光后,简单地将土地锄犁后就用于种植旱谷、玉米等,森林的演替与砍烧是热带山地进行轮歇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天然投入”[10]。轮歇农业中耕作期和休闲期差异较大。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导致土地的休闲期较短,常常是土壤肥力还未恢复就种植,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耕作常导致产量越来越低和土壤肥力日益降低的恶性循环。根据阳春砂仁种植七八年后产量开始下降这一生物学特性,可开展砂仁轮歇种植即每家每户放弃一部分砂仁地(拔除砂仁,退耕还林,让其恢复自然肥力),加强另一部分阳春砂仁地的管理;经过七,八年的种植后,又轮换交替种植。这样,砂仁始终保持在高产期。根据砂仁的生长特性,休闲期保持在8~9年,是充分用地与积极养地、高产高效益相结合的轮作制方式。鉴于目前西双版纳阳春砂连种时间长、叶枯病严重、植株普遍衰老退化的现象,第1轮可适当缩短休闲期,第2轮后保持在8~9年的休闲期。
3种苗繁育
轮歇种植中,在进入下一轮耕作时要对砂仁进行清除,砂仁从种植到产出约有3年时间,为确保轮换交替种植时不影响当年收入,可在休闲期第7年左右,开始育苗繁殖,种苗繁育可以农户自行育苗,也可建立种苗繁育基地,生产培育优质种苗提供市场。种子繁殖选丰产、成熟度高且较为一致、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鲜果。随采及时播种,种子发芽快,萌发率高,早成苗,次年5~6月即可移苗定植;春播宜在惊蛰至清明前后播种,春播发芽率低。分株繁殖选生长健壮、开花结果多的植株,割取带有1~2条新萌发的匍匐茎,具5~10片叶,基部尚未膨大成球状茎的壮实幼苗。分出的新植株可适当剪去部分叶片和长根。或采取“以苗育苗”的方法,即从大田割取种苗,先在水肥条件好的苗圃地培育,加强肥水管理,一年后每年从苗圃割取种苗供大田定植,或直接从大田选取优质纯正的苗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