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低位直肠癌高龄患者的手术方法选择(2)
2014-08-21 01:32
导读:2.2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1982年Heald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TME),TME技术核心是在直视下沿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的无血管
2.2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1982年Heald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TME),TME技术核心是在直视下沿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锐性分离 。Heald等认为在直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亦常隐藏着癌细胞巢,如采用钝性分离,可使肠系膜的包膜破损和系膜内的癌细胞发生播散并残留在手术创面,这可能就是导致引起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他强调,远侧系膜种植不能在术前或术中发现,甚至在常规组织学检查也难以发现。因此,直肠系膜的播散比腔内播散危害性更大,提出应常规完全切除直肠系膜,以达到彻底切除直肠癌,将局部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时至今日,直肠系膜全切除已成为直肠癌术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并被公认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双器械吻合术使低位、超低位吻合大大简化,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组病例肿瘤下缘距切缘的长度均≥2.0 cm。为防止肠腔内的肿瘤脱落细胞种植,在闭合器放在预定位置未闭前,用肠钳夹闭肿瘤远端肠管,经肛门反复冲洗后,击发闭合器切断直肠。这项技术使得直肠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降至10%以内[7~9,13]。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至5年,肿瘤无局部复发。
2.3 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排便功能及盆腔脏器功能的维持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1)保留齿状线上2~3 cm直肠的生理意义:保存了肛垫;齿线上方2~3 cm处右前、右后、左侧有成“Y”型分布的直肠垫,其闭合可防止粪液的外溢;(2)齿状线上方2 cm处肛垫上皮内感觉神经末梢有Krause终体与Gloom睲aszzoni,acinian小体,前者司温觉,后者司张力和压力的变化,具有区别直肠内容物性质,形成排便功能的作用;(3)保留了肛门内括约肌,维持了静态下肛管的压力和张力,保持肛管闭合状态,防止静态大便失禁;(4)保留了耻骨直肠肌,维持了肛管直肠角及排便自制功能;(5)更重要的是全直肠系膜切除能完整保存盆腔内脏神经[14]。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低位吻合手术能保持良好的排便功能其原因为保留肛垫、齿状线上2~3 cm直肠有极其重要生理意义。齿状线至吻合口距离越小,大便失禁的可能性越大,但多为暂时性的,可渐渐恢复。本组病例肛门功能在术后3个月均基本恢复正常。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