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药退热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论文(2)
2014-12-28 01:16
导读:1.3 荆防散加味 组方:荆芥,防风,板蓝根,贯众,生石膏,知母,连翘,蝉蜕,藿香,薄荷,苡仁。现代药理证实石膏、知母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液
1.3 荆防散加味
组方:荆芥,防风,板蓝根,贯众,生石膏,知母,连翘,蝉蜕,藿香,薄荷,苡仁。现代药理证实石膏、知母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液、中枢神经内的炎症介质,从而起到退热消炎作用;而板蓝根、贯众、连翘,已证实具有重要的抗病毒、消炎功效[11]。
1.4 加味桑菊饮
组方: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后下),芦根,生甘草,荆芥,黄芩。现代研究证明,寒凉药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主要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及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而达到退热目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并有广谱抗菌作用。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谱,对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在体外培养上,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及发热机理分析加味桑菊饮的退热作用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抑制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释放;抑制炎性渗出;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中枢性退热作用[12]。
1.5 清解汤
温氏[13]用清解汤(由荆芥穗、柴胡等药组成)治疗小儿发热。实验证明,本方能明显的降低由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灶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大鼠由明胶液引起的白细胞游出,从而表明其有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