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2015-01-01 01:41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论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医护人员的锐器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其中尤以护士更
【摘要】 医护人员的锐器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其中尤以护士更明显。为提高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对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暴露途径及损伤物作了简要叙述,对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范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护士;锐器伤;预防
临床护士是血原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1]。医院内污染危险最高的是护士占52%,最危险的体液是血液及血液制品占66%,而身体中手是最易受污染的部位占21%[2]。临床护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敷料、血液及体液等,锐器损伤是一突出问题,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89.4%,国内为80.6%~93.3%[3]。有资料显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9.89%[4]。护士锐器损伤明显高于医生,这与护士操作较多有密切关系[5]。锐器伤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达80%[3,6]。临床工作者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非临床高5~12倍[7]。一次污染锐器损伤引起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可能为0.3%~0.5%及4%~10%,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8]。台湾曾对8 645名医务工作者调查问卷显示,针头损伤及其他尖锐医疗器械损伤皮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而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3]。所以应对锐器损伤的预防引起高度的重视。2003年英国报告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其中41.2%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同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专门召开了国际性的防止锐器损伤和独特功能的医疗器具的研讨会,并成立了安全针头的网络[9]。美国在1988年就有了减少注射针刺伤的计划,1989-1990年制定了预防注射针刺伤指南,1990-1992年成立了注射针刺伤小组委员会,以保证在护理人员中减少注射针刺伤的例数[10]。我国于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指出建立预防锐器伤害管理组织是实施锐器伤害管理的根本保证[11]。但在具体落实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
1.1 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对临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岗前培训缺乏有关锐器损伤的内容。
1.2 防范意识薄弱
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HIV,HBV,HCV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1.3 缺乏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
多数护士都是在工作中被污染锐器刺伤后才意识到污染锐器损伤的防范,因此遵循规范程序很必要。
1.4 其他
工作环境混乱,工作不熟练,工作紧张、繁忙,身体状况差,性格急躁。锐器用后处理不当等。胡春玲等[12]对42名实习护士职业防护问卷调查显示实习期间锐器损伤达100%。而经过系统培训后33%单位锐器伤明显减少[13]。所以加强锐器伤的宣传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岗前培训等可大大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
2 暴露途径及损伤物锐器伤
主要包括针刺、刀割伤、安瓿及其他锐器等所致的皮肤和黏膜破损[14]。以针刺最多,超过40%,有报道因职业引起的感染中针刺伤可达80%[6]。针刺伤中空心类针头为主,集中于皮下注射针头、头皮针、输液器针头等。据《国家危险品名录》第一号废物为医疗垃圾,而医疗垃圾中最具有污染性的是针头。穿刺抽血、输液的针头、套管针芯因管腔内较多的血液,刺伤的危害较大,针头越粗、刺入越深感染的机会越大,所以最好能回抽注射器活塞,减少污染液进入体内,减少被污染的危险。
3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范
3.1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5]:(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2)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3)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4)针头无需重新戴帽。(5)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6)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7)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勿需戴帽。可用消毒液浸泡或放置于耐刺的一次性容器中,因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此动作所发生的刺伤占针刺伤总数的10%~25%,最高可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