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门诊输液室加强环节管理体会论文(2)
2015-06-03 01:33
导读:2.2.4 注射治疗岗 注射前再次与患者核对牌号、姓名、药名、药量,准确无误才能注射,并采用护士用反问制度,然后让患者确认,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
2.2.4 注射治疗岗 注射前再次与患者核对牌号、姓名、药名、药量,准确无误才能注射,并采用护士用反问制度,然后让患者确认,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患者的应答错误。 2.2.5 巡回记录岗 对注射后的患者重新核对一次,有无错误,根据病情和药物治疗需要,再次调节滴速,重点巡查有特殊标志患者,特别是渗出容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药物,告诉患者药物外渗后所导致的后果,嘱患者随时报告输液部位的疼痛和烧灼感觉,提高防范意识[2]。多询问患者和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3 结果
我科针对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行输液环节流程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患者的满意率和差错的发生率从控制和纠正中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如主要发生在治疗单问题的、发药错误、药物的外渗、收费不正确等,差错的预防和把关率从原来的99%上升到99.9%,满意率的上升和投诉率明显下降。
4 讨论
门诊输液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关键是护理措施落实,加强环节流程的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笔者体会: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项
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3]。
4.1 强化流程的环节管理,消除隐患是护理安全的保障 输液室实施的护理质量环节管理,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1)在多流程环节中,实行核对三签名制,即对接单摆药者,加补液者、注射者核对签名。做到环环有人负责,核对贯穿输液全过程。大大减低了差错。(2)在每个环节中,体现让患者放心,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要熟悉药物的药理知识,同时在工作中不盲目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才能防止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4]。收集各种药品
说明书,学习新知识,制作常用药品检索卡,对药品的各种名称、剂量、用法、滴速、常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罗列。便于护士查询。(3)合理的排班、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也是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我们在排班上进行人员调配,专人负责为患者输液,一针见血率增高明显,患者与护士发生冲突少见。改善了以往护士轮班制的不足。专人进行巡回患者呼叫更换液体下降,输液室实行面对面的护理服务,彻底改变了输液单调的护理方式。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