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葛根与栽培葛根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2)
2015-06-17 01:45
导读:2.2 样品解离组织制片采用药典的氢氧化钾法,将样品切成宽或厚约2mm的小条或片,置于试管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加热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
2.2 样品解离组织制片采用药典的氢氧化钾法,将样品切成宽或厚约2mm的小条或片,置于试管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加热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碱液,加水洗涤后,取出少量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以稀甘油装片。
2.3 样品粉末制片将样品粉碎,过80目筛,粉末用冰醋酸-甘油-水(1∶1∶1)封片。
2.4 显微特征测量葛根野生品和栽培品各产地样品,每产地样品取2~3植株,做解离组织或粉末制片,测量比对淀粉粒、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和导管的直径等参数,每特征测量20个数据,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数。
光学显微镜型号OLYMPUS-BHT,显微数码摄影仪型号Anymicro DSS YT-5M,Anymicro DSS图像分析系统。
3 结果
3.1 药材性状特征
3.1.1 野生葛根药材个子呈长圆柱形,直径(0.5)1~6 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横切面棕褐色,纤维性,可见棕色同心性环纹。质韧,纤维性。见图1A1。
葛根片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横切片,长2~3 cm,厚0.5~1 cm。外皮灰棕色,有纵皱纹。切面淡棕色,纵切面有由纤维形成的纵条纹,粗糙;横切面可见棕色同心性环纹。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见图1B3。
3.1.2 栽培葛根药材个子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直径2~12cm,表面黄棕色,见长横向皮孔。横切面黄白色,可见淡棕色同心性环纹。体重,有粉性。见图1A2。
1年生栽培品葛根片,多呈圆横切片,直径2~3 cm,厚0.5~1 cm。外皮浅棕色,有纵皱纹。横切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淡棕色同心性环纹。体重,质硬,有粉性。无臭,味微甜。见图1B4。2年生栽培品葛根片,呈四分或多分横切片,直径2~3 cm,厚0.5~1 cm。与1年生不同还在于:药材直径较大,横切面可见较多层淡棕色同心性环纹。见图1B5。3年生栽培品葛根片,药材性状与2年生者大致相似。表1 葛根实验样品(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2 根横切面
3.2.1 葛根野生品木栓细胞多层,细胞扁平,切向延长,长方形,排列整齐。维管束占大部分,呈异型构造。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形成多个同心环。射线较窄,4~5细胞宽。韧皮部有众多晶鞘纤维束,径向排列;可见切向排列的分泌道群,细胞内含棕色块状物。木质部导管密集,粗大,直径100~455 μm;导管间有晶鞘纤维束及较少分泌道群。纤维束中纤维极长,壁厚;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束。薄壁细胞中含少量淀粉粒,或极少见。见图2D。
3.2.2 葛根栽培品葛根1年生栽培品与野生品不同处: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同心环1~2个。木质部导管排列稀疏,导管直径较小,直径56~178 μm,与纤维束均呈径向相间排列。晶鞘纤维束较少。分泌道群少见。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淀粉粒单粒球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直径 3~37 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 分粒组成。见图2A。
葛根2年生栽培品: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同心环3~4个。导管直径67~222 μm,分泌道群呈径向排列。见图2B。
葛根3年生栽培品:与2年生栽培品相似,导管直径111~333 μm。见图2C。
3.3 解离组织和粉末特征
3.3.1 葛根野生品粉末棕色至浅棕色。淀粉粒较少,单粒球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直径 5~25 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 分粒组成。纤维多成束,直径 7.5~25 μm,壁厚,木化,周围细胞大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草酸钙方晶长径13~25 μm,短径10~23 μm。石细胞少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8~70 μm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多破碎,具缘纹孔六角形或椭圆形,排列极为紧密。见图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