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3疏肝活血法治疗肢体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中医认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不通”[ 15] ,“不通”致脉络闭阻,从而出现气滞、血瘀、痰凝等表现。“不通”源于“郁”,而“郁”责之于肝[ 3]。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主藏血和主疏泄,这都反映了肝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气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主要环节。肝作为“将军之脏”的功能模块概念,首先对应激状态起反应,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自稳调节的正气与致病因素的邪气相互作用过程中,如果病变在机体所能代偿的范围内,“郁”的状态得以纠正,动脉缺血状态得以改善,侧枝循环开放,则可完全纠正或缓解肢体缺血情况[8]。本课题组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时,采用从“肝”论治的方法,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大黄虫丸。柴胡疏肝散为疏肝理气解郁之名方,大黄虫丸为活血祛瘀之经方,两方合用,一为解气之“郁”,一为解血之“郁”,令气血畅通,组织缺血亦得到有效改善。
现代研究发现肝主疏泄与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以及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关系密切[16]。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疏肝法确可改变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某些物质基础[17]。中医疏肝活血法是否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发生作用,提高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如VEGF)的数量和活性,动员骨髓释放EPC,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从而改善肢体缺血,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ill M,Dias S,Hattori K,et a1.Vascular trauma induces rapid but transient mobilization of VEGFR2+AC133+endothelial precursor cells[J].Circ Res,200l,88(2):167.
[2]王争.VE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25(3):129.
[3]黄学阳,谭志健,陆广莘.从中医学探讨肝与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关系[J].时珍国医国药,2006 ,17(4):658.
[4]何朝荣,李艳宾,贺炜.结扎法肢体永久缺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3,22(6):362.
[5] 哈小琴,赵治华,吕同德,等.pUDKH基因治疗犬下肢缺血后对血管、肌肉组织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7):1594.